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十四章:慈宁宫的瓷器 下

第十四章:慈宁宫的瓷器 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慈宁宫。
  吴氏离开之后,孙太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抄起身边的杯子瓷瓶,便是一阵乱砸。
  边砸边骂。
  “这个贱妇,是要反了天了,竟敢对哀家落井下石!”
  “她也不瞧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区区一个后宫罪奴,心怀叵测爬上了龙榻,多少年不敢大声说话,如今竟敢跑到哀家这抖威风?”
  “还敢让哀家保重身体?你那个病秧子儿子死了,哀家都不会死!”
  骂上一句,便是一件瓷器被摔得粉碎。
  看的一旁的李永昌眼皮直跳。
  这汝窑的天青釉瓷盘,可是先皇赏的,平时可是太后的心尖子。
  那个,粉彩青枝绕颈春瓶,是当年太后娘娘被册封为皇后时,压轴的宝贝。
  还有那哥窑的茶具,景德镇的釉里红青花瓷杯,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一件件的砸,一句句的骂。
  没人敢劝!
  李永昌和金英都不敢,更别说其他普通的宫人了。
  要说今儿可真是多事之秋。
  先是传来了皇上被抓的消息,着急忙慌的去找朝臣商议对策,又被被前朝的老大人们明着顶撞了一番。
  回到后宫,这还没歇半刻,先是被皇后娘娘气了一阵,随后又是吴贤妃这番直往心窝子戳的话。
  这搁谁身上,都得怒火冲天。
  何况太后娘娘这些年养尊处优,朝局平稳,后宫安宁,皇上也算孝顺,事事处处都顺着太后的意思。
  她老人家何尝受过这样的气?
  能忍到现在才爆发,金英都觉得,已经是太后娘娘多年修身养性的功劳了。
  这个时候,太后正在气头上。
  谁敢......,她也忍了。
  这个时候,朝政还需要依靠他们。
  但是要说她最信任的人,其实还是金英。
  朝臣毕竟是外臣。
  他们考虑的东西,很多时候和孙太后是不一样的。
  但是金英是内臣,天子家奴,心思肯定跟她是一头的。
  而且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朝廷的大多数政务,都要经他之手。
  因此,他对朝局政事的熟悉和敏锐,绝非自己能比的。
  这个位置,孙太后摆得很正。
  所以哪怕刚刚怒火滔天,她恨不得当场掐死吴氏那个贱人。
  但是金英阻止她,孙太后还是忍了。
  但是忍了之后,她需要一个解释!
  金英想了想,决定还是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跟孙太后解释。
  “娘娘息怒,万勿中了别人的奸计。”
  听到奸计这个词,孙太后下意识的眯起了眼睛,脑子也瞬间冷静下来。
  要知道,她虽然对前朝不熟,但是却在后宫沉浮多年。
  先皇在时,光有名有姓的妃子就十几位,低位嫔御更是多了去了。
  她执掌六宫这么些年,见惯了各种阴谋诡计,阴险伎俩。
  所以提起这个词,她下意识就绷紧了弦,皱着眉头,孙太后开口。
  “说清楚!”
  不过口气,却是平和了许多。
  金英这才松了口气,道:“启禀娘娘,臣在宫中多年,侍奉过不少主子,说句大话,先皇也是臣看着长大的,对于宫中贵人们的心性,敢说还是了解几分的。”
  “贤妃娘娘因着身份的缘故,在宫中行事一向低调,便是与人产生了冲突,也多是忍让,娘娘以为,她今日何以一反常态,言辞如此隐含敌意?”
  孙太后不懂朝政,但是涉及到......后宫争斗的领域,就是她擅长的了。
  抛开心中的情绪,略一思量,孙太后就得出了结论。
  “她就是想让哀家责罚她。”
  “说不准,还想借此机会,让哀家罢去郕王的监国身份。”
  事实上,如果没有金英突然出言阻止。
  孙太后险些便就这么做了。
  此刻她冷静下来,也发现有些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
  吴贤妃这个人,她早就知道不简单。
  但是她的出身太过卑微,根本拿不上台面。
  若非有皇子傍身,便是连封号也拿不着的命。
  因着这一点,她不可能对后位有什么肖想,便是在宫中这么多年,也是谨小慎微,处处忍让。
  但是孙氏自己执掌六宫,自然清楚。
  这只是表象,许多时候,吴氏看似性子绵软,处处忍耐。
  但凡在宫中,敢寻她麻烦的人,大多最后都自己吃了暗亏。
  这份手段,也是孙氏一直没有对她放松警惕的原因。
  不过她做事也极有分寸,不招惹她,她也不会主动惹事。
  故而这么些年来,她们还算是和平共处。
  但是今天,吴氏的反应,的确不似她平常的作态!
  必然是有所图谋。
  但是这么做,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呢?
  后宫争斗的领域,就是她擅长的了。
  抛开心中的情绪,略一思量,孙太后就得出了结论。
  “她就是想让哀家责罚她。”
  “说不准,还想借此机会,让哀家罢去郕王的监国身份。”
  事实上,如果没有金英突然出言阻止。
  孙太后险些便就这么做了。
  此刻她冷静下来,也发现有些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
  吴贤妃这个人,她早就知道不简单。
  但是她的出身太过卑微,根本拿不上台面。
  若非有皇子傍身,便是连封号也拿不着的命。
  因着这一点,她不可能对后位有什么肖想,便是在宫中这么多年,也是谨小慎微,处处忍让。
  但是孙氏自己执掌六宫,自然清楚。
  这只是表象,许多时候,吴氏看似性子绵软,处处忍耐。
  但凡在宫中,敢寻她麻烦的人,大多最后都自己吃了暗亏。
  这份手段,也是孙氏一直没有对她放松警惕的原因。
  不过她做事也极有分寸,不招惹她,她也不会主动惹事。
  故而这么些年来,她们还算是和平共处。
  但是今天,吴氏的反应,的确不似她平常的作态!
  必然是有所图谋。
  但是这么做,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呢?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