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昌文 / 第七十五章 兄弟赶集

第七十五章 兄弟赶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春花秋月,光阴荏苒,转眼过了四年。
  
  又是一年春节,梁小鹏提前寄了信回来,说今年会带相机回来,让大家穿干净整洁一点,初一的天在幺爸家集合,他要给大家照一张全家福。
  
  年前都会有盛大的赶集,黄昌文挑了三十斤干辣椒,去永平乡赶集,一来卖掉辣椒可以买年货回家准备过年,二来方便和黄昌武汇合。
  
  在永平乡老张茶馆,是兄弟俩约定见面的地方。
  
  每次赶集之后,两人都会打一斤酒在老张茶馆小酌,同时讲讲最近的生活。
  
  如果其中有一人有急事要先走,就会给老板打招呼,让他转告另一人,如果超过约定的时间没在,就说明当天没有去赶集。
  
  黄昌文卖了辣椒,买了香烛鞭炮,汤圆馅,饺皮及一些干菜,又买了小孩吃的糖果,便赶往茶馆,进门就瞧见黄昌武正与人高谈阔论,开怀畅饮。
  
  有熟悉的人见他进去,忙大声招呼道:“黄大哥来了,快过来,这有位置。”
  
  逢年过节,人的心情总是愉悦放松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所有的话题都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听见有人说着苏联就要灭了阿富汗,又有人说苏联已经从阿富汗撤军,各自为自己的观点举证争辩。
  
  若是往常,这样的话题,黄昌文一定会参与,但今天他有更要紧的事情。
  
  黄昌文径直坐在黄昌武身边,拿起桌上的一个空碗,叫老板再上一斤白酒。
  
  黄昌武劝道:“大哥,今天少喝点,早点回去。”
  
  黄昌文道:“没事,这小意思,今天初一上坟,你把弟媳,顺义和顺勇带上,一起过来,梁大哥今年要带相机回来,大家一起照个相。”
  
  却说黄昌武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名正言顺,特意考察了自家的字辈,找遍残存的祖坟,又根据爷爷的名讳黄正安和父亲黄天亮,最终推断出字辈是“国正天廷顺,官清明志安。”
  
  虽然父亲给他们取了昌字,黄昌武却推断自己的字辈应该是廷,便给两个儿子取名为顺义、顺勇。
  
  如今顺义有两岁半,顺勇也有一岁。
  
  不过要把他们带出来,却是有些不便,便道:“顺勇这么小,就等长大了来吧,让容容在家带孩子,我带着顺义上来。”
  
  黄昌文坚持已见道:“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给孩子留个影,以后也是一种回忆。”
  
  黄昌武道:“这种事还等着别人来安排?我早就给孩子们照了,现在街上就有照相馆,我以前就给你提过的,在孩子身上花钱要舍得,不要抠这些小钱。”
  
  黄昌文听他的意思是早就照了,不想再这么舟车劳顿让孩子和媳妇受苦,也不再勉强,转而顺着花钱这事说道:“该花的要花,该省的也要省,不能养个败家子出来。”
  
  黄昌武道:“舍得给孩子花钱就能把孩子养起败家子?你这话我就不同意了,我们小时候受了那么多苦,那是因为条件不允许,现在条件好了,不能再让孩子苦着累着,我准备在村里开个小卖部,给容容找点轻松的事做,也方便孩子。”
  
  “方便她照顾孩子?”
  
  “方便孩子想吃点什么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店里拿,少去外面买,用你的话来讲,这也是节约钱的一种方式。”
  
  “你这不是惯事孩子吗?”
  
  “该惯就惯,小时候妈那么惯我们,我们现在也不成材了?”
  
  慈母多败儿的家训,黄昌武还是铭记在心的,但他更相信童年时期的孩子都是纯真无邪的,一个人的成长是在成年之后。
  
  就像他们兄弟一样,去了部队锻炼之后,各有成长,都成为了有用之材。
  
  所以对孩子,更应该的是激发他对这个世界的热情,才能更好的活着。
  
  不应该扼杀孩子的天性。
  
  黄昌文喝了一口闷酒,他小时候虽然热爱读书,是老师们口中的好孩子,可也做过不少调皮的事,诸如下河摸鱼,偷人洋芋苞谷来烤了吃……
  
  哪有小孩不馋嘴的道理?
  
  黄昌武见兄长不说话,又提起别的话题道:“今年一晃就完了,明年有什么打算呢?”
  
  “还能有什么打算,依旧是外甥打灯笼,照旧。”黄昌文道
  
  “我记得你提了很久的围河养鱼,怎么一直没有动静?”
  
  “养鱼也要有人买,而且河那么大,现在水电站修起来之后,你怎么去围?”
  
  “说得也是,总要找点事情兼着做,我现在做木匠可是远近闻名,十里八村的人要打个家具什么的都请我去。”
  
  说到这事,黄昌武免不了得意,笑着举杯邀请兄长一起庆祝。
  
  作为一个上门女婿,他不仅在永平乡站住了脚根,还迎得了大家的尊重,靠的就是一门好手艺,又怎能不让他骄傲?
  
  一个人,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就不会被别人嫌弃。
  
  黄昌武饮了一口,说道:“我也有新的计划,就是我发现我们种的辣椒,品种不如外地的,无论个头还是口感。”
  
  “是吗?”
  
  “不晓得你听过山堡辣椒没有?”
  
  “没有。”
  
  “我上次碰到一个做辣椒生意的,他在遵义去收辣椒,说有个地方叫山堡,那里出产的辣椒又大又红,肉质饱满,口感香辣,说是他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最好的辣椒,卖到外地也特别受欢迎。”
  
  “我晓得你的意思了,你想把这种品种引进到我们这里,是不是?”
  
  “对,就像水稻,好的品种才能带来好的收成,但是国家现在没有统一的辣椒种卖,就靠我们本地的种着,花再大的精力都种不出好的来,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还得引进好的品种。”
  
  “那你要注意,不要买到烘烤的那种了。”
  
  “这我肯定晓得,烘烤的直接就把辣椒籽烤死了,必须是太阳晒的。”黄昌文再次举杯道:“搞得我不像农村人一样,不是说吹,现在在种植上的经验,我比你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黄昌武呵呵一笑,兄弟俩人再次碰杯。
  
  闲话到下午一点,喝得尽兴,方才别离各自回家,黄昌文少不得叮嘱,让黄昌武初一早点上来,在梁幺爸家集合,不要误了时间。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