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歪啃三国 / 第27章 献帝登基

第27章 献帝登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宴会之上,群臣都畏惧董卓,没有人再敢站出来反对他。宴会结束以后,董卓找来了自己的两个手下,一个是侍中周毖,另一个是校尉伍琼。询问这二人如何处理袁绍这个刺儿头。
  周毖说:“袁绍这个人,脾气也不是很好,咱们要是逼得他急了,可能会狗急跳墙。而且袁绍祖上基本上都是国家领导。全国都有他的熟人。一旦袁绍站出来公开和我们对掐,对谁都不好。不如咱们心胸开阔一点,跟他不计前嫌,再给他一个官职,这样就不会出什么乱子了。”
  伍琼说:“袁绍这个人,虽然主意多,不过袁绍有严重的拖延症。咱们给他一个太守做做就可以了。这货坐了太守以后,就不会和咱们闹事儿了”
  董卓听取了两人的意见,给袁绍封了一个渤海太守的的职位。
  大汉精英群(群聊)
  张飞:大哥!我有一件事不明白。
  刘备:说!大哥给你解答。
  张飞:都说袁绍是四世三公,这四世三公是个啥啊?
  刘备:这个你都不知道?你这个文盲,让大哥我给你好好的解释一下。
  刘备:说袁绍家四世三公,就是说,袁绍家人丁不是很兴旺,四辈里只有三个雄性。懂了么?
  张飞:哦!懂了懂了,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袁绍:@刘备,大耳贼,你是不是想死?
  袁术:@袁绍,哥,大耳朵说的是真的么?
  袁绍:@袁术,你是不是傻?按他那种说法,咱俩就占了两公了!
  曹操:呵呵。玄德公,解释的好啊。
  刘备:一般一般。有买草鞋的么?有买的话看我朋友圈图片,各种款式,物美价廉。
  袁绍:把发广告的踢了!
  系统:刘备已被管理员袁术踢出了该群。
  袁绍:妈蛋的,让他再嘚瑟。
  扯淡扯完了,咱们接着啃三国,上面的群聊提到了袁绍四世三公的问题。相信很多同学以前都听过这个说法,咱们这里在多句嘴解释一下。
  所谓的四世三公,是说袁绍家连着四辈人当中都有人位列三公,东汉末年的三公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所以说袁绍的背景是比较显赫的。而且人脉资源也比较好。
  董卓自认为解决了袁绍的问题,那接下来就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董卓要真的开始换皇帝了。
  董卓选了一个时间,大会文武群臣。手拿宝剑。对着众人说道:“现在皇帝,胆子太小。不能好好的领导我们奔小康。所以我有一个豪迈的想法!现在,由我的秘书李儒先生,把我的这个想法念给大家听听。大家都注意做好笔记!”
  李儒手拿一册,开始宣读:“先帝死啦!不要我们啦!对于新皇帝是谁,全国人民都比较关心。但是现在的皇帝。不够庄重,举止轻浮,脑子也不太好使!实在不适合皇帝这个职业!”
  李儒说完了皇帝,又开始说皇太后,也就刘辩的母亲何太后。“皇太后也没有个当妈的样子。后宫让太后治理的乱七八糟的。董太后之死,很可能都和皇太后有关。”
  反正是李儒先把皇帝和太后数落了一大顿,然后就开始拍陈留王的马屁。总结一下就是,两个孩子,刘协要比刘辩好。所以,董卓要立刘协为皇帝。把刘辩这个皇帝贬为了弘农王。李儒宣读完毕以后,刘辩被扶下了大殿。没收了玺绶。(现在这个玺绶是个替代品,真正的玉玺前文书咱们说过,张让劫持皇帝的时候弄丢了。)跪下称臣。又让何太后脱掉了自己的服饰。母子俩嚎啕大哭。群臣也都很悲伤。
  上面的这一段看起来是挺惨的。不过小七觉得,在当时董卓把握朝政的时候,刘辩和刘协谁来当这个皇帝其实都一样,反正皇帝自己说的也不算,当不当的也无所谓。这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大。如果能够远离朝廷的争斗也许是好事,可惜的是,刘辩虽然被夺去了皇位,但是也没有能够善终。
  这时候台阶下面上来了一位“忠臣”名叫丁管。丁管破口大骂:“董卓你这个贱人!敢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看我用血溅你一身!”
  董卓也是个有洁癖的人,当然不能忍了。立刻叫来了旁边的警卫,把丁管拉出去砍了。丁管倒是不怕死。一直骂到自己人头落地。后来有诗叹曰:“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说到这个丁管,咱们还得说一下。我上面说他是忠臣的时候用了一个引号。丁管这个名字是查不到什么资料的。有人说是演义中误写成了丁管,其实应该叫丁宫。如果这两个名字是一个人的话,那这个丁宫可称不上是什么忠臣。因为在董卓要换皇帝的时候,这个丁宫是表示赞同的。
  至于丁管和丁宫是不是一个人,大家不必太在意,反正都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就当小七信口胡说。罗贯中大大为了情节好看,在这里安排一个忠臣的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此,新皇帝刘协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辩在当了五个月的皇帝以后,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董卓成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这一章要解释的东西比较多,可能比较无趣,大家忍忍吧。毕竟不是现在社会的东西。下面咱们解释一下董卓的这几个待遇。
  第一,赞拜不名。这是说董卓在见到皇帝的时候,赞礼官不会直呼他的姓名。而是只称呼他的官职。算是皇帝给臣子的一种礼遇。不过估计这也不是皇帝给董卓的。都是董卓这个臭不要脸的自己弄来的。
  第二,入朝不趋。这个意思是,董卓在入朝的时候,不用小跑,这也很好理解,你要去见自己的领导嘛,当然要快一点了,这也算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吧。现在也一样。估计大部分人被领导叫的时候,动作也要快点吧。总不能让领导等很长时间的。
  第三,剑履上殿。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是说董卓在入朝的时候可以穿鞋子,而且还可以佩戴武器。在汉朝的时候,上朝是不能穿鞋的。脱了鞋表示尊重。像汉朝的这些大臣,上朝都要脱掉鞋子。不过这些大臣可以穿袜子。(不知道如果有人汗脚怎么办。)但是如果是一个平民百姓的话,那你连袜子都不能穿,必须光脚上殿。
  佩戴武器就更好理解了。寻常人,哪怕是大臣,上朝的时候也不能佩戴武器。不然就有刺王杀驾的嫌疑。其实这个也不过分,咱们现在坐地铁的时候,不也需要过安检么?你拿着一把菜刀,一样不会让你进地铁,谁知道你是不是恐怖分子。咱们坐个地铁都这样,何况去见皇上呢,那可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好了,这一章,咱们故事没说多少,光解释这些了。下一章咱们多说点故事吧。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