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落雪的冬天 / 第十八章 万事俱备

第十八章 万事俱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林业局的“森林采伐和安全知识”竞赛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哈拉林场的两辆爬山虎已“爬”向了牛背山。
  哈拉林场有四台爬山虎,今天出勤的两辆是刚维修过的。经过前段时间的维修保养,重新漆过,已焕发新颜。这是一种为集运木材而专门设计的拖拉机,和一般拖拉机不同之处是除了它独特的履带结构之外,还有一台卷扬机和一块用来装运木材的搭载板即后背板。它工作的时候,用卷扬机将砍伐后的木材搜集起来,托在搭载板上,直至拖到楞场,这种楞厂叫原条楞厂,也叫中间楞厂,一般原条楞厂设在森林铁路的支线上。所以大家都叫它支线楞厂。
  这种运材拖拉机是由哈尔滨松江拖拉机厂生产的,又叫集材50或东方红50,柴油机功率是50千瓦。是当时开发森林的有功之臣。因为它惯于爬山越岭,因此爬山虎的名字叫的最响。
  两名爬山虎的司机都有外号,而且外号的响亮程度都达到盖过真实姓名的程度,一个叫刘老憨,一个叫张大脸。
  之前那两台爬山虎已经干了几天,今天他们的任务是把路上剩下的原条背到森林铁路支线楞厂,两人很早就启动机车带上徒弟奔向牛背山。爬山虎跑起路来一点也不慢,随着履带哗哗转动,车身开始霹雳舞般向前滑去,很快到了牛背山下,停在了刚刚修筑的坡路边。
  两位司机下车查看路况,张大脸一眼看到路基下的两个涵洞,大脸笑成了一面镜子,对着刘老憨说:“老刘,这条路修得真不错!爬山虎走起来也不会下陷,特别是下面的涵洞,可以防范积水漫上路面。这两个涵洞远看像人的两只眼睛,我看这里就叫做‘两洞桥’吧”。
  “有你的!真形象!那么坡下的装车楞厂也叫‘两洞桥楞厂’了,这条路也叫‘两洞桥运材路’了,怎么样?既然你给这个地方命名了,那么你就拽这条路上的原条吧!”
  “好,这条路上的原条我包了,那边归你了。所以那一条路的名字就由你取了。”
  “好个张大脸!你是想难为我这个大老粗吧?但是我想好了,那边不是有一条河溪吗?曲里八弯的,我叫它‘三弯水’运材路,你看怎样?”
  “好!就叫它三弯水运材路,那边的装车楞厂也叫三弯水楞场。哎!不对呀,你这不是把那一条溪流都给命名了吗?”
  两人哈哈大笑后上车,刘老憨继续前行,张大脸则拐向两洞桥运材路。
  森铁线路哈拉站支线的装车场上,两台木吊车正在做装车前的准备工作。木吊车也叫绞盘车、木老吊,是装铁台和挂车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林区商品采伐时期的一个代表物,也是集森林人的聪明智慧于一身的土设备,多见于储木厂和林场。除了柴油机、卷扬机、钢丝索、轨道外,差不多都是由木头制成的,驾驶室以及吊臂和配重都取材于森林,充分体现了林区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因地制宜的本领。
  木吊车的吊臂虽然只能在卷扬机的牵拉下上下摆动,但是整个木吊车车身却可以在身下的轨道上移动,一点也不显得笨拙。吊车臂上的钢丝索很长,装车、归楞都能够得心应手。
  木吊车前方是由哈拉林场车站甩出来的一条铁路分支,专供林场装木材车使用。支线铁轨另一边,场地宽阔平整,是这条支线的装车场地,主要是为原条和八米材修建的,但也根据不同情况放置一些四米的木材。前些年,采伐地离支线楞厂近,大部分木材都是通过这条支线楞场装车运往山下的。今年采伐地点较远,这里就直供装原条了和少量的八米材,而大量的四米材可能在山场装车,或者临时变化也是无法预料的。
  不久,远处拖拉机履带声和原木的滚动声传来,刘老憨和张大脸开着驮满原条的爬山虎,如同两座小山一般向支线楞厂压来。
  另外,在包装板厂小班号附近的三弯水楞厂里,马车老板们也没闲着,正忙着赶制马爬犁。他们已于昨天住进帐篷中,他们和穆小天的装车组住到一起,只在旁边间隔出一个单间,供李大盲流子的老婆住宿。他们的帐篷和生产一段的帐篷一前一后。都垂直那排马厩。
  马爬犁也叫雪橇,是林区一种比较古老的运输木材的工具,种类形状各有千秋。马爬犁的历史悠久,也无法追溯其源头所在。要真的追的话,蒋霁说弄不好得追到鲁班的时代。
  蒋霁制作的马爬犁其实不难。首先,要到林中寻找两根能对称使用的弯曲的桦木,弯曲度在45度为最好,长度在四到五米为宜,大头的3米尽量平直些,将其去皮、加工出平面,作为马爬犁的主要骨架。为便于加工,一般选用小头为15厘米的桦木。
  然后把两根桦木平行摆放,弯曲那个细头向上翘起,宽度一般同马车辕宽度一样即可,做好后叫爬犁辕子。接着将两根粗壮的木方用螺丝固定在弯曲的桦木上面,如果还嫌离地面近的话还可以在木方下增加垫层,这样一个马爬犁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增加一些配套设施,马搭子、马肚兜、刹车器、捆木索等,细致的活是把爬犁辕子用刨子刮光、刮圆、钻孔,还要把爬犁底刨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爬犁底镶嵌一块铁板。
  蒋霁耐心的指挥着郝军、郝民制作木爬犁,到细节时不得不亲自动手。两副爬犁做成之后,真是个要圆有圆要方有方,曲线流畅,粗细合理,美观大方的一件佳品。乐得郝军和郝民已经找不到北了。连声感谢。
  上星期,李大盲流子老婆去镇里购买物资那天,去了她老乡家里。
  她老乡住在林城小镇的边缘,在小镇边缘处开了块荒地,每年种植些蔬菜,靠卖蔬菜赚钱,生活也很宽裕。但听说倒套子挣钱,一拍即合。自己做了个马爬犁来到了山上。今天看到蒋霁做的马爬犁不由得后悔连连,叹气不止。
  哈拉林场院内,东风车司机也正带领几个职工卸下汽车的车厢,把改装好的铁架子安装到后箱的位置。这个铁架子是专为运输木材而设计的,上面设有海田梁、拆卸臂、缓冲索等特殊装置。每辆汽车上还配了一副搬钩和压机。搬钩是翻动原木的工具,司机卸车时使用。压机就是型号大一些的捆车器,捆车时用来勒紧原木。
  整个哈拉林场都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大有一声号令万马奔腾的感觉,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因为采伐证已下发到林业局,会战的时间表也已定下,只等到十一月一号到来。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