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阙 / 第12章 督事院六院

第12章 督事院六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高弘莒摸了摸徐玄的脑袋,很难想象,这才是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孩子,他仿佛生而知之,什么都懂,且怀着一颗济世之心,不被功名利禄蒙蔽双眼,这就比什么都来得珍贵:“你可曾听说过督事院?”
  “听别人讲过一点。”徐玄点点头,像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大家都说督事院的人生有三头六臂,长得青面獠牙,非常恐怖,而且传说他们还特别喜欢吃小孩。”
  这话虽然是大人们说来吓唬自家不听话的小孩的,但他们自己居然也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徐玄忽然恶趣味地想着,如果这个世界的人知道九叔的存在,会不会把他奉若神明!
  高弘莒不在意地笑了笑,问道:“你不害怕?”
  徐玄鄙视地看了他一眼:“这种话也就能吓吓小孩,骗骗那些无知的乡野村夫,我那么聪明,怎么会相信这种鬼话。”
  徐玄心里清楚,也许是因为督事院行事狠辣无情,以至于树敌太多,所以遭人忌恨诋毁。
  这倒是让他想起了前世大明王朝的东、西两厂和锦衣卫,那可真是罪恶累累,臭名昭著,说是人间恶魔也不为过。而督事院的形象被人恶意丑化,想来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高弘莒冷笑道:“督事院于昭武三年成立,独立于三省六部外,不受节制,直接听从陛下的旨令。再加上督事院有过必查,有罪必罚,无论何人,从不徇私,因而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有此骂名不足为奇。”
  徐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难怪他们这么招人不待见,原来如此啊,不等他多想,高弘莒的声音继续传来:“督事院初期由掌院大人率领院内一众官员奉旨行事,后因诸事庞杂,行令过于不便,便依其职分别设立缉事、密造、绣衣、锦衣四院。各院又设院使一人,统领一院之事务,副院使两人或者多人,辅助发令,各院之间有协作之职但无从属关系。同时,掌院大人奉旨从军中挑选士卒增设赤羽营以及黑麒军,至此,督事院才算完全建立起来。”
  说到这里,高弘莒停了一下,换上傲然的口吻说道:“这些年来,除了赤羽营未被外人所知晓,其余五院无不创下赫赫威名,数年来使宵小之徒闻之颤栗,敌国之人谈之丧胆,而其中最甚者莫过于赤羽营和黑麒军,他们被视为黑夜里的魔鬼。”
  “等一下!高叔叔,你刚才不是说赤羽营很神秘,别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怎么还?”徐玄敏锐地发现他的语病,像个小学生似的举起手发问。
  “赤羽营设立奉的是密旨,除陛下、掌院大人以及各大院使,再无人知晓他们的存在。”高弘莒很满意他的反应能力,赞赏地点点头,然后略带嘲讽地说道:“而赤羽营之所以不被世人所知,却能令敌人闻之丧胆,畏之如虎,全是因为他们专司暗杀保护之职,曾在几次国战中协助军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夜枭传讯,尸海沉浮,鬼魅无影,谓之血魔,是他们的荣耀,敌人的噩梦。”
  “夜枭传讯,尸海沉浮,鬼魅无影,谓之血魔!”徐玄张嘴悠悠重复着那十六个字,忽然感觉后背一凉,他缩了缩脖子,身体紧紧地靠在树干上:“月亮怎么这么圆,不会真有鬼吧!”
  不知道为什么,徐玄的心在这一刻产生了动摇,不再像之前那么笃定。他想到了自己离奇的经历,相较而言,即便出现再多离奇的事,好像也是理所应当。
  越是这样想,徐玄心里就越觉着害怕,可是怎么办,思绪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完全停不下来啦!
  高弘莒眼里露出一丝温柔,心里想着不管他再怎么聪明,也只是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孩子,而他此时的表现,才是他这个年龄段该有的反应。
  “今天跟你说这些,只是想让你直观地了解督事院,以后你便会发现,今日所听到的于整个督事院而言,不过是冰山一角。”
  高弘莒话音刚落,便听到徐玄颤抖着声音说道:“既然这些都是秘密,那高叔叔你又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你也是……”
  “不错,我是绣衣院院使,所以对我来说,这天下没有秘密可言。”高弘莒目光灼灼地望着徐玄,眼里闪过一丝莫名之色。
  徐玄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硬着头皮说道:“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高弘莒微笑道:“因为你将成为督事院的人。”
  “啊?”
  ……
  ……
  昭武十一年春,一种名叫耧车的播种机在安阳境内一个叫小竹村的地方横空出世,这种耧车造型奇特,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
  播种时,只需一头牛或是一头骡子在前面拉着,再由一人控制速度和方向,便能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镇压,一举数得,不仅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还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依靠。
  此种新式播种器具的出现立即震动安阳县,被民间奉为神器,随后在安阳县令和安阳王支持下迅速推广至全县。皇帝陛下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悦,立即下旨让工部、密造院合力打造这种耧车,户部居中配合,必须赶在来年春种前使魏国所有百姓都用上。
  若是以往,陛下即使做得再对,那帮文官总能有话说,诸如国库空虚,劳命伤财,总之各种推诿,然而这次政令下达却是一路畅通,没有遇到任何无端阻拦。
  表面上来看,是因为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地主豪强,无一不是直接受益者,所以他们没有理由横加干预。其实不然,朝中从来不缺少以跟陛下唱反调,从而凸显自己存在的文官勋贵,这一次之所以偃旗息鼓,沉默不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此刻有更加紧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一时间无暇他顾。
  但陛下可不会管这些,他把目光重新放到案前分别来自安阳县令、安阳王、绣衣院的奏折上,不久后,几道圣旨通过中书省发出。。
  一道加封安阳王为赵王,一道升安阳县令为安阳郡守,一道则是平调原安阳郡守前往并州上任。
  与此同时,还有一道未经过中书省,由皇帝陛下亲拟的诏书直接下到督事院。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