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农王 / 第八百零七章 冯家来人

第八百零七章 冯家来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来人不少,差不多有九十人。
  九十个人,这对于缺少人手的李冲元而言,如同甘露一般。
  别看这只是九十人。
  但在李冲元的眼中,那可是九百人,九千人。
  欢喜的李冲元奔向码头,在唐力的介绍之下,也算是认识了他和刘向的那些徒弟们。
  李冲元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数十名汉子,伸手拍了拍唐力和刘向的肩膀道:“你们不错啊,还真的教了这么多徒弟。个个都是好汉子,看体态就知道能干活,也能打嘛。”
  “回小郎君,你要是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他们。如有人不听话的,你跟我和师弟二人直说,我非得打断他们的腿不可。”唐力保证似的说道。
  李冲元哪会怕这些人不听话,而是怕这些人太听话了。
  有道是。
  自己的事情繁多,需要的乃是一些机灵的人。
  太过听话,反到不能重用。
  不过李冲元到是不担心眼前的这些人不够机灵。
  能被唐力和刘向看中成为徒弟的,绝对不可能太过死板,不机灵的。
  李冲元走近唐力的大徒弟,上上下下打量一番道:“听你师父说,你乃是大弟子。你给我说说,你有什么本事,是何地之人?”
  “回小郎君的话,小的愚笨,跟随师父学艺十年,也未习得师父半成。不过,小的这双腿到是能跑,要是小郎君有甚事情需要小的办,小的可以给小郎君跑腿。”唐力的大弟子回道。
  唐力的大弟子也姓唐,名中。
  唐中一听其姓,以及其名就知道,此人必是与唐力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也如实。
  唐中表面上看是唐力的大弟子,但其实也是他唐力的族人,更是唐力的堂侄。
  除了唐中之外,还有一名叫唐夏的,也是唐力的侄子辈的。
  唐力拜了金内侍......。
  李冲元点了四人常伴自己左右,这也算是给唐力和刘向二人一个交待,同时,也算是给他们一些甜头。
  当然。
  李冲元也怕自己有事让唐力和刘向二人去办时,身边没个能护着自己的人,所以才点了他们二人的各两个弟子伴自己左右。
  不管是在长安,还是在其他地方,李冲元得罪的人可不少。
  真要是碰到哪个不要命的家伙,而身边又没有唐力和刘向的话,自己可就真要重新来一回了。
  而今,有了这四人,李冲元的危险系数,必然会下降不知道多少个点了。
  至于其他的一些人。
  李冲元把这些人各自交给唐力和刘向,由着他们去吩咐他们干些什么,职责是何。
  随着这九十人来了数天之后,他们到也开始熟悉了他们的事物了。
  其实说来在种植基地也没什么大事物。
  李冲元这个东家都在忙着种植农作物,他们自然即便被安排成为护卫也好,还是随从也罢,在此时此刻,都得成为农人百姓,去帮着李冲元种植农作物。
  好在这些人到也对农事并不陌生,只要让他们干,他们就知道怎么干。
  有着这九十人的加入,李冲元的农作物培育来得更加的速度。
  不出半个月,该种下去的,该育苗的,基本都已经完成了。
  即便是玉米种子,李冲元他们都已经种下去不少。
  某日。
  李冲元坐在田埂边上,搓着手上的泥巴,问向旁边的一位老家人,“你是永新哪个地方的?是北边还是南边的?我听说,永新有一条江叫禾水是不是。”
  “回小郎君,我是永新县北的。小郎君说的没错,永新县有一条江就是叫禾水。此禾水直通赣水,不过禾水多有水贼。”那老家人回道。
  李冲元听说永新县禾水之上有水贼,顿时有些诧异道:“水贼?......那当地官府不出兵平贼吗?百姓去吉州要是碰上水贼,那不得有去无回嘛,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永新县所在之地多山匪和水贼,不过好在这些匪贼到也没有太过放肆,要不然,官府早就出动大军平灭了。”老家人叹道。
  李冲元听后,再回想前世的一些事情后,到也明白了。
  自己前世老家永新县,所处环境还真有些恶劣。
  北有大面山,东有和水而过的大山,阻隔永新县与吉州,仅禾水以及伴禾水官道出路。
  西有罗宵山脉,西南又倚万洋山。而南更是井冈山山脉山峰。
  可以说。
  永新县在当下,乃是匪贼多患之地。
  山匪寄深山老林之中,而水贼却是驾舟行于禾水之上。
  而观禾水,东入赣水,想要灭水贼,着实难之又难。
  前世老家如何,李冲元不好评论,但就放在当下而已,李冲元完全可以想像,在那里生活,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
  到了现代,井冈山到是一个避暑胜地。
  不过说来,永新县因倚罗宵山脉,所以也是多雨之地,更是暴雨常伴之地。
  据史载,永新县所在,从西晋元年,也就是公元三零四年开始,到新华夏元年,也就是一九四九年为止,在这一千六百四十五年时间里,就发生过特大洪水灾情一百二十二次之多。
  很多史料记载,多写‘岁大饥,人食野菜、观音土,人相食等’。
  新华夏始,有记录,共计三十一次洪水灾情,特大洪灾三次,较大洪灾十次。
  一九八二年尤甚。
  在雨季结束后,进入高温少雨季节,就开始伴随着旱情了。
  至于大旱,那也是时有发生。
  从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百九十八年)记录至新华夏元年止,共发生特大旱灾九十四次之多。
  新华......夏始,记录出现干旱十九次,特大干旱四次,较大干旱六次。
  而‘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就是禾水流域水旱灾害的显著特点。
  不过。
  即便永新常伴有水旱灾害,可也架不住此地乃是人杰地灵之地。
  永新县历史之上,出过二百零三名进士,更有一位两朝宰相刘沆。
  而当时,吉安之地就以一榜两宰相而闻名,一乃欧阳修,二就是刘沆了。
  除了这些。
  永新县在为新华夏奔进的道路之上,也因地处革命老区,而为国牺牲了不知道多少的英雄豪杰。
  同时,也成就了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之名。
  闲话少絮。
  当李冲元听完老家人的叙述之后,脑中立马就回想起了前世的种种。
  不过,李冲元对于前世老家的情况如何,他自己也无能为力。
  平匪贼之事,他还真没有这个权力。
  虽有这个能力,但却是知道,自己只是一个郡王,无兵无卒的,根本无法为前世家乡做什么。
  不过。
  李冲元到是打定了主意,在得了空之时,一定要去老家看看,看看那里到底如何。
  如有可能,帮老家平了这禾水的水贼,到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山匪李冲元想想还是算了。
  一个月下来。
  李冲元与这些老家人到是越来越相熟了,可以说无事不说,无事不聊的。
  当李冲元与这些老家人聊了一个月后,这些老家人总是怀疑李冲元是不是永新县人,要不然,为何如此了解永新县。
  不过。
  李冲元也不是傻子,自然是找各种理由,找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某日。
  正在看着发了芽的土豆苗之时的李冲元,行八跑来禀道:“小郎君,那李清李别驾又来了,说是今日听小郎君得闲,定要宴请小郎君不可。”
  “......又来了?他李清都来了不下十趟了,非得让我去喝酒,唉!!!真是想躲个清闲都难啊。”李冲元一听那李清又来了,这头又头了。
  话说。
  这振州别驾李清,自打李冲元来到他的地盘之上,可谓是三请五请的,每次都说要宴请李冲元。
  可这段时间,李冲元一直忙着种植农作物,根本没有时间,一直回绝。
  但人家李清到好,一请不得,就二请,三请,到今日这一次,已是十请了。
  李冲元猜测那李清,怕是得了那些请过来的帮忙的百姓通报他李冲元今天无事清闲,所以再次来到了种植基地。
  行八知道李冲元不好喝酒,也不爱好酒,赶紧说道:“那要不我回了他。”
  “算了,人家都请了我十次了,再不去,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前段时间乃是因为太过忙碌,有借口推却。现在闲下来了,要是再不去,定会让人家以为我清高如何的。我回去收拾一下,你去招呼招呼他。”李冲元知道这宴请之事是不可能不去的。
  在人家的地盘之上,不管自己如何如何吧,这人情事故,还是要应付应付的。
  片刻后。
  收拾好的李冲元,坐上李清派来的马车,同他一起去了振州治所宁远县城。
  这是李冲元第一次到宁远县城。
  当李冲元一进这宁远县城之时,才发现,这里的县城着实小的可怜,而且还萧条的很。
  在长安也好,还是在苏州也罢,人家的街道之上,那可是人满为患。
  可在这宁远县城,却是看不到几个闲散之人。
  下得马车后,李清亲自搬来马凳,“李郡王请。”
  “这是酒楼?”李冲元下得马车来,瞧着眼前的这间小小的门面,实在有些无语。
  门店前,到是站着好些人。
  这些人各自穿着官服,一看就知道是本地的官吏们了。#br......r#李清回道:“鄙州无甚商事,酒楼也只仅有此一间,虽寒酸,但此间酒楼的菜肴绝对是我振州一绝。”
  “哦?那感情好。本郡王来到振州,一直未曾尝过振州的特色。今日本郡王可就要沾沾李别驾的福了。”李冲元打着哈哈道。
  李清尴尬的笑了笑,伸手介绍一位李冲元从未打过照面之人道:“李郡王,下官介绍一下。这位乃是雷州刺史冯智载,耿国公之弟。”
  当李清引着李冲元介绍一位不曾打过照面之人,听其之言后,李冲元就知道眼前的这位冯智载是何许人也了。
  依李冲元所知。
  冯盎的儿子名字,其中一字必有智字。
  而且。
  冯盎的儿子多啊,取名字也有意思。
  智就算了,这后面一字,必是一个弋字,加一点,或者加一撇,或者加两撇等等。
  就好比当下的耿国公冯智戴,与着眼前的这位雷州刺史冯智载,其名字的最后一字,必是弋加什么。
  李冲元看着眼前的这位雷州刺史冯智载,实在不知道这位怎么会来到振州之地。
  好奇,同时也看向那李清。
  r#李清回道:“鄙州无甚商事,酒楼也只仅有此一间,虽寒酸,但此间酒楼的菜肴绝对是我振州一绝。”
  “哦?那感情好。本郡王来到振州,一直未曾尝过振州的特色。今日本郡王可就要沾沾李别驾的福了。”李冲元打着哈哈道。
  李清尴尬的笑了笑,伸手介绍一位李冲元从未打过照面之人道:“李郡王,下官介绍一下。这位乃是雷州刺史冯智载,耿国公之弟。”
  当李清引着李冲元介绍一位不曾打过照面之人,听其之言后,李冲元就知道眼前的这位冯智载是何许人也了。
  依李冲元所知。
  冯盎的儿子名字,其中一字必有智字。
  而且。
  冯盎的儿子多啊,取名字也有意思。
  智就算了,这后面一字,必是一个弋字,加一点,或者加一撇,或者加两撇等等。
  就好比当下的耿国公冯智戴,与着眼前的这位雷州刺史冯智载,其名字的最后一字,必是弋加什么。
  李冲元看着眼前的这位雷州刺史冯智载,实在不知道这位怎么会来到振州之地。
  好奇,同时也看向那李清。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