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黄巾起义 / 第二十五章 春,大疫 上

第二十五章 春,大疫 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黄芩等人带上毛笔,小本本,一行人一路悠哉游哉地走在树木环绕的石子路上。
  张尚开心极了,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个穿越来的世界了,天天待在常山跟赵云一起上山抓野鸡,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是去原始森林度假去了呢。
  黄芩看着满脸堆笑的张尚,顺手塞给他一个竹筒,里面装着磨好的墨汁,浓度适中,正好适合书写。张尚随手挂在肩膀上,也不觉得装满墨汁跟自己身高相仿的‘小’竹筒是个负担,继续贪婪的看着这没有见过的城镇,古香古色,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众人来到一处人家,黄芩问道:“大娘,您身体怎么样呀?”
  “什么怎么样呀?我,我挺好的。”大娘回答道。
  “最近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呀?”黄芩继续问道。
  大娘警惕地说道:“没有,没有。”
  黄芩察觉到有些不对劲,眼神问向身后的师兄唐周。
  唐周小声地说道:“还不是朝廷收税,收得太多了,百姓们没有钱。生怕我们借着问病,敲诈勒索。”
  “敲诈?”
  “勒索?”黄芩不解,自己花容月貌,像是骗人的人吗?
  “还不是百姓们没钱,被朝廷收钱收怕了。”唐周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呀,我还以为大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绝症呢。”黄芩无语。
  “……”众人无语,感情你是这样想的。
  “额,”唐周扶了扶脑门,有些头疼地问道:“小师妹,你知道人世间最难治的病是什么病吗?”唐周问道。
  “大出血?高热?闭证?脱证?绝症?”黄芩连蒙带猜。
  “都不对。”
  “这些很好治吗?师父都没有治好几个,好多病人都是得了这些病死了,莫非你比师傅还要厉害。”黄芩惊讶地捂上嘴巴说道。
  唐周赶紧解释,生怕黄芩误会地说道:“不是的,不是的,小师妹你误会了。这些病虽然难治,总有攻克的时候,但是有些病,却是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治疗。”
  “世上还有这样的病?”黄芩问道。
  张机听到世界上有怎么也治不好的病,心中无比好奇,激动地问道:“什么病?!”
  “是穷病。”唐周看着二人无奈地说道。
  “穷病?”黄芩不解。
  “穷也算病?只要勤奋点不就行了。”张机无所谓地说道。
  唐周目光无神,对着蓝蓝的天空说道:“勤奋,”
  “是呀,勤奋不就可以治疗了吗?勤奋点儿就有钱了。”黄芩赞同地说道。
  唐周没有回答黄芩的问题,扭头问向一旁的大娘:“大娘,你勤奋吗?”
  “???”大娘被这些一直窃窃私语的众人惊呆了,搬好小板凳,正准备吃瓜看戏,戏没看成,问题却砸在了自己身上,大娘赶紧点头道:“额,勤奋。”
  “那你有钱吗?”唐周继续问道。
  大娘不假思索地说道:“没钱!”
  唐周看向黄芩和张机,一脸的‘你知道’,‘你明白’。
  张机和黄芩却是一个脸上摆满‘不解’,一个眼神中透着‘莫名其妙’。
  ……
  黄芩打破尴尬,感叹道:“师兄,你好直白。”
  大娘赶紧说道:“小姑娘,我们是真勤奋,但我们也是真没钱。”
  “勤奋怎么会没钱呢?”张机不解的问道。
  大娘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很久很久之前,我爷爷的爷爷都还没有出生,那时候田地里的收成征收十分之一,后来田地里的收成征收十五分之一,再后来田地里的收成征收三十分之一,然后我们就越来越没有钱了。”
  “嗯?怎么收的越少,反而越来越穷了。”张尚不解,明明收税越来越少,为什么反而百姓越来越穷了。
  “小公子有所不知,虽然朝廷征税征得越来越少了,但是那些王公和大老爷们的享受却没有少。看着我们的钱一天天多了起来,他们眼红了,变着法的收取各种赋税。我们苦不堪言,稍有不从,不是打就是骂,重一点儿的还要送去坐牢,而且牢饭还要我们自己提供。唉~”大娘倒尽了这些年的愤愤不平。
  “可是我们家也世代为农,并没有受到这样的盘剥呀。”张机不解,心中腹诽道:‘难道我们不是活在一片天空中,难道大家不是一个大汉朝廷。’
  “公子有所不知,看公子行头,应该不仅仅世代为农,还兼有行医吧。”大娘说道。
  “正是,家中大伯农闲时与人看病。”张机说道。
  “这世上,谁还没有个头痛脑热的。你们当医生,他们自然不敢逼迫你们这些行医之人,搞不好哪一天碰上个疑难杂症,你们使个坏,他们就变成‘鱼肉’,你们就成为‘刀’跟‘案板’了,那时候他们就只有乖乖束手就擒了。”大娘说道。
  “原来如此,他们原来忌惮的是这个呀。但是大娘,我们医者是不会落井下石的,在我们眼中,每一个受到疾病折磨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都是平等的,都有受到治疗的权利。”张机说道。
  “我们家中也会碰见个头痛脑热,偶尔家中的人生病了,看病需要花钱,很多很多的钱。他们中那些有钱人就会借给我们高利贷,我们还不起的利息,就让我们用田地抵押。时间久了我们很多人就没有田地了,很多医生跟他们同流合污,这些医生他们用最贵的药看最简单的病。很多时候如果治好了也就算了,毕竟人命值钱,但是他们这些庸医,拿钱不办人事,把人给我们治死了,我们去讨个说法,他们还说我们医闹。我家那个老头就是这样没得的,明明就是有点咳嗽,非要让我们吃人参,人参吃完了,老头又是咳痰、又是咳血,没几天就走了了,这些天杀的。”大娘越说越激动,越说越难受,大娘受了刺激咳了几声。
  黄芩上前轻轻拍着大娘的背部,以示安慰。
  众人被这悲伤的情调感染,心中有点难受,医者仁心,都受不了这种疾病和庸医内外夹攻造成的悲惨事件。
  ……
  唐周遥望天空,仿佛天空中有什么宝藏一样。不一会儿,唐周的眼神充满神采,对着众人说道:“穷病说是最难治,其实也是最好治的。”
  “我怎么被你绕进去了。”黄芩满脑子浆糊。
  唐周问向张尚:“小朋友,我们大汉的子民懒吗?”
  张尚不动脑子地说道:“不懒。”
  唐周继续问道:“我们大汉的子民都很勤劳,但是为什么都还这么穷呢?”
  张尚说道:“就是呀!我们这么勤奋为什么还这么穷呢?”
  唐周说道:“这是因为大家的劳动果实,没有放到自己的腰包里,都被朝廷收走了。”
  张尚不解:“为什么呀?不是朝廷的税收才三十分之一。”
  “虽然朝廷税收不算很多,但是这个朝廷不是我们的朝廷。”唐周说道。
  “不是我们的天下!?”张尚来自后世,很是不理解封建王朝的本质,不明白这个世界居然不是人民当家做主。
  “这天下是刘家的天下,不是我们老百姓的天下。而且朝廷实行郡县制跟分封制。”唐周说道。
  “什么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呀?这跟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什么关系呀?”张尚作为后世好几千年的人十分不理解。
  “郡县制大致就是,每一个地方,朝廷都会推选一个人担任太守,总领一个郡或者一个县的事务。可以是任何人,可能是德高望重的有钱人,或者是贪财的有钱人,也可能是德高望重没钱的人。”唐周说道。
  “为什么都要跟钱有关系呀?”张尚不解。
  唐周没有搭理张尚的问题,自顾自的继续说道:“上下需要打点,皇帝的近臣需要钱粮,皇帝也需要钱粮。这些人为了晋升,为了钱,不惜大肆横征暴敛。朝廷分派到各地的郡守、县守,就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收刮钱财,然后晋升,晋升了换个地方继续收刮钱财,他们只要晋升的快,这恶性循环产生的影响就影响不到他们。然后百姓就只能越来越穷。所以说天下人都是贪财的,因为钱是万能的,”
  “师兄,你别带坏小孩子,什么钱不钱的。”黄芩看着唐周越说越扯,简直钻到了钱眼里了,赶紧制止。
  唐周满脸歉意,说道:“小师妹对不住了。”
  张尚一脸不服,说道:“什么小孩子!谁是小孩子!”
  众人笑笑,不做言语。
  唐周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分封制,就是把土地的税收交给封地上的王公贵族,他们王公贵族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有用之不尽的金银财宝。可是钱财就那么多,给了他们百姓就自然少了,于是不断的增加由头收税,不断的收刮民脂,不断地加大税收的力度,找着各种理由收钱,非要把百姓口中最后的口粮都给收走。”
  唐周说完满脸的愤恨。
  “既然这样,那就是这个国家病了。”张尚说道。
  “……”
  国家又不是人,怎么会病,众人一阵无语。
  可国家就是病了。
  远在洛阳皇宫的刘宏打了个喷嚏。
  “那我们怎么办?”黄芩也觉得无奈,但是疫情重大,需要无数百姓的配合,否则稍有不慎,就将前功尽弃。
  “我们只能实话实话,告诉他们——不收钱。”唐周说道。
  “……”众人心想要不要这么简单。
  “大娘,我们不要钱。”黄芩扭头对大娘说道。
  “哦,”大娘恍然大悟,说道:“我最近喉咙有点痒痒。”
  “时不时还有点咳嗽。”
  “夜里咳嗽的最厉害。”
  大娘如数家珍。
  “……”众人心道,这变脸有点快呀!
  黄芩问道:“大娘,有没有痰呀?”
  “没有痰就是光咳嗽,鼻子还总是有点干。”大娘想了想说道。
  “手给我。”黄芩说着伸出芊芊细手。
  大娘露出自己的手腕。
  黄芩伸去双手,握住大娘的手腕。
  一双纤纤细手放在粗糙的大手上,只见黄芩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搭在大娘手腕上的寸、关、尺三个部位。
  “脉象虚涩。肺部金气不降,肺部金气偏燥,伤害到了肺部津液。肺部金气燥逆,收敛不足,因此咳嗽;火气上逆,故而咽喉不利。肺部金气到人体的上面,跟人的鼻子相对应,所以肺部金气逆行,就会有鼻子干燥,甚至流鼻血。”黄芩摸着大娘的脉象,缓缓地说道。
  “神医呀,就在前几天,我还留了几次鼻血。”大娘赶紧说道。
  “大娘,吃几服药就好了。”黄芩不骄不躁地说道。
  黄芩伸手拿出张尚抱在身前的毛笔跟小本本,在小本本上写到,‘麦门冬六钱,人参三钱,炙甘草三钱,粳米三钱,大枣三钱(劈开),半夏三钱。一日两次分早晚服用。’。
  随后黄芩撕下写了药方的小纸条递给大娘说道,“按照这服药吃就行了。”
  “谢谢,可是,”大娘面有难色。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