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开山刀 / 抢着坐牢

抢着坐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崇祯三年,六月底,军中整顿的情况上报上来了。
  
  “近日以来,各营军士自首者一千四百九十七人,破案被抓者三百二十七人。
  
  宣府将官尽皆腐败,东窗事发之后,半数将官逃匿,半数将官聚兵作乱。
  
  但凡作乱者尽皆伏诛,逃匿者,是属下无能,请大人责罚。”
  
  于忠做完汇报,单膝跪地,请王则之惩处。
  
  让宣府这些将官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逃了,他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起来,此事与你无关,是他们实在太有本事了,你先下去吧。”
  
  “是。”
  
  于忠领命退下。
  
  大明的边军制度,便是以卫所官员充任各营将官,这些将官,世世代代世袭,一代传一代,数百年下来,在当地势力根深蒂固,与塞外私通贸易,就是他们极重要的财源之一。
  
  可以说,宣府镇中,罪孽最大的就是边关将官。
  
  文官与太监还好,毕竟他们都有任期,一般几年后就要调任,最多在任期时收些钱财之类的孝敬,随着调离,慢慢就没了。
  
  而那些将官,世世代代相承,便若一个个地头蛇。
  
  除了他们,还有当地的士绅、商贾等豪强。
  
  靠近边塞的,私通互贸,同样是他们最重要的财源之一。
  
  他们与范明为首的奸商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
  
  他们不仅在山西、宣府之中势力庞大,出了这两地,在大明别处一样有着一张张庞大的关系网。
  
  他们的手伸向四面八方,在大明各处,都有利害相关的关系网,可谓一方受难,八方支援,对于这些将官能逃出宣府王则之是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势力太大有时候未必就是好事,比如这一次。
  
  在王则之清除了名单上的腐败份子之后,坊间就有了传言。
  
  说是各个奸商害怕事情败露,开始杀人灭口。
  
  先前收受过他们好处的军士,害怕被灭口,主动自首,上交赃款,交待清楚了自己的问题。
  
  除了军中,各个系统之中同样如此。
  
  毕竟,短短数日,大同府各个系统中,大大小小的上千人物被灭族,要说他们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军中、商会中、警备司各处都有自首的人员,这些人加起来,竟然上万了。
  
  王则之想到会有人被收买,但是他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被收买。
  
  这些人来自首之后,王则之命人把他们集中看押起来,进行劳动改造。
  
  正好,宣府有许多城池和道路需要修缮,这一下倒是省了不少事。
  
  这些人的自首就像打开了一道闸门。
  
  原本一些宣府的山西、宣府的小商人和士绅们也跑到警备司自首了。
  
  没有别的原因,自首之后有人看押着,比在家里安全多了。
  
  警备司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人,只能请示王则之。
  
  当王则之知道之后,无奈的笑了。
  
  他下令,牢房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但凡自首的小商贾和士绅,必须上缴半数非法所得。
  
  只有上缴了非法所得的人,才能得到警备司的保护,住在牢房里。
  
  不缴非法所得的,警备司一率不提供保护。
  
  也就是说,不缴纳非法所得的只能蹲在家里,战战兢兢的等着随时被灭族。
  
  这还不算完,王则之还把牢房分为八人标准间,四人舒适间,双人大床间,单人间,单人带窗豪华间。
  
  来自首的人住什么等级的牢房,是由他们上缴的非法所得的数量来决定的。
  
  原本警备司的人都觉得镇北伯的脑子出了问题,要不然怎么下达如此离谱的命令。
  
  很快,事情的发展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如果,王则之正大光明的抓了这些腐败份子,并把他们抄家灭族了,这些人还不会如此害怕。
  
  因为,他们背后有人。
  
  现在的情况是,他们背后的人要灭他们,他们就害怕起来了。
  
  相比于王则之,他们更害怕背后投靠的人。
  
  没有人比他们更了他们背后所投靠的人拥着怎么样的力量。
  
  他们死在家里,可以说是遭了贼人之手,如果死在牢里,那就不一样了。
  
  谁去牢里杀他们,谁就在挑战朝廷。
  
  于是乎,大同、宣府两地的中小商贾、士绅们,纷纷主动上缴了一些银钱,以此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一时之间,两地警备司收银子收到手软,两地的牢房更是人满为患。
  
  警备司的人员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再次请示王则之了。
  
  王则之想了想,告诉他们,让他们出钱扩充牢房,出了钱的就可以住新牢房了。
  
  王则之的这个命令,就像打开了魔盒。
  
  被吓坏了的中小商贾们等不及了,他们竟然把牢房四周的宅院全都买了下来,并且写了一份请愿书。
  
  请求把这份宅院献给警备司,划归到牢房的范围内。
  
  对于他们这种无理又可爱的请求,王则之当然是欣然答应了。
  
  只是如此一来,住在牢房里的商贾、士绅们就不开心了。
  
  同样是坐牢,他们就是真坐牢,外面的人却是住在宅院里,住宿条件一个天一个地,根本没法比。
  
  “哎,老张,你听说了没有,听说做丝绸生意的那个李老爷,在外面买一了套宅子,住了进去。
  
  同样是坐牢,这待遇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
  
  牢房里八人标准间内,一个姓周的小商人,隔着栅栏对着对面的熟人说道。
  
  “你知道个屁,那李老爷做的都是大生意,岂是我们能比的。
  
  他可不止上交了半数的产业,据我所知,他上交了九成的产业,连他在牢外的那套宅院都献给了警备司。”
  
  对面姓张的小商人扒拉在牢房的栅栏上,艳羡的说道。
  
  “嚯,财大气粗,不像咱们,啧啧啧...”
  
  周姓小商人也有些艳羡起来。
  
  “啧个屁,他们赚的多死的快,你怕是不知道吧?
  
  大同府最有钱的票号掌柜,银库总管,粮仓总管,九族尽灭。
  
  还有守关的小将,也是被灭了满门,我听说杀虎口的那个小将,除了家中襁褓中的婴儿幸免于难之外,一大家子全都悄无声息的死在了自个儿家里。
  
  啧啧啧,那叫一个惨呐。”
  
  “哎呦,真的假的,说的这么邪呼,就像你见了似的。”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个挑着担子的走货郎,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那一日我正好到了红土堡,哎,还有个事儿你不肯定不知道,那红土堡的派出司司长差点儿和刑罚司的司长打起来。
  
  哎呦,那场面可有意思了,两方人马剑拔弩张...”
  
  “哎哎哎,扯远了啊,你跟我说说你为啥要进来啊?”
  
  “我...我给他们传递过情报,传到关外的那种...”
  
  “哟,看不出来,你还有当细作的料。”
  
  “别五十步笑百步啊,你又是怎么进来的。”
  
  “我啊,我...我答应他们做内应,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开城门。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里的情况,上有八十老母,一身病,下有嗷嗷待哺的妻儿,哎,缺银子啊...”
  
  “咣咣咣!
  
  休息时间到了啊,熄灯了,都别说话了。”
  
  牢头用棍子使劲敲了敲,示意牢里的人闭嘴。
  
  两人返回自己的床铺,牢卒吹灭灯火,牢里变的一片漆黑。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