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为帝辛 / 第八章 干了件大事!

第八章 干了件大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殷受好像是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每天乐此不疲的到淇水边上军训着三千奴隶。
  这三千奴隶兵一二三四的号子喊的是震天响亮!
  殷受就像是一个非常尽心尽责的大学生军训教官一样。
  把这三千奴隶们训练的欲仙欲死。
  光是让他们锻炼军姿就把这帮子身体素质本来就是有点孱弱的奴隶们折磨的都想跪下来跟殷受说道:“帝子要不这样,您还让我们跳淇水吧。”
  可惜呀,这事现在被殷受当成的事业来干,这可是他活了三十多年来最有成就的一件事。
  这段时间他原来黑白颠倒的生活习惯都改正了过来。
  “一连你们在搞什么东西?齐步走是这样练的吗?你平时走路就是右臂甩右腿走啊?一顺腿走着有范儿啊?”
  殷受看到了一连的连长竟然一顺腿的领着他手下的一百号士兵练习齐步走,殷受的小宇宙当时就爆发了。
  这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教官看着他们军训的时候,总是一副一言难尽就差捂脸的表情看着他们了。
  这兵实在是太难带了,走个路都不会,还能干啥?
  一连连长被殷受这么一吼,吓的一个哆嗦,本来就别扭的一顺腿,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走好了,直接就左脚踩了右脚把自己绊倒。
  连着整个一连的队形都凌乱不堪。
  殷受啪的一声一巴掌捂到了自己脸上,他真是没法看下去了。
  “妈的,不都说古人的智慧比现代人高吗,现在怎么这么简单的军训就练不好啊?难道网上的人都是骗人的?”
  现在殷受也顾不得了,自从他发扬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这三千奴隶和管理他们的军士分成了三十个连队。之所以现在还能分出三十连队,那是因为帝乙把殷受淹死的奴隶给他补上了,所以他现在又有三千奴隶兵啦。
  这每一连队有是个班,每个班有十个人,所以这一个连队就是一百个人。
  至于后面的营团师,现在殷受还没搭配起来,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他一个人直接带了三十个连,这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万幸这副身体素质好,不然按照这样的训练强度,兵还没练成,殷受自己都先把自己玩死了。
  殷受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这位战战兢兢的一连连长。
  “你给我滚过来。”
  殷受气得要死,他怒吼着一连的连长。
  这一连的连长也是个实在人,殷受让他滚过来,他还真立刻圆润的缩成了一团到地上滚过来了...
  看到这个画面,殷受直接就感觉到一个乌鸦从自己的头顶嘎嘎飞过并留下一串省略号。。。
  殷受忍不住啪的一声一巴掌呼到自己脸上。
  脸都快被自己呼出巴掌印子了。
  “这特么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吧?说滚还真滚过来了,一点都不带闹着玩的。”
  等一连的连长费劲千辛万苦滚到殷受面前的时候,殷受都恨不得一脚把他踹飞。
  但是殷受忍住了,殷受默默的低声默念着当年花了五毛钱买来的装逼折扇上印着的《莫生气》。。
  “莫生气莫生气,他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为了小事发脾气,回想起来又何必。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一连连长可怜巴巴的缩着脑袋看着殷受。
  殷受闭着眼舒缓着呼气,默念着《莫生气》歌。心情总算是平复了很多。
  接着殷受在脸上露出了一个非常标准的露出八颗大白牙的微笑。
  殷受笑眯眯的说道:“啊,是小息啊。赶紧起来吧,你这是干嘛呢?我让你滚过来,你真的滚过来了,身上都是灰的,这多不好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殷受是个暴虐成性喜怒无常的纨绔子弟呢。”
  殷受的热情问候,让息的心里很没底。
  息羞愧的低着头跪在殷受身前。
  殷受也明白这时候确实不应该生气的,毕竟他们都是新兵蛋子。
  从也没有生在红旗下,更没有受到过党的关怀和九年义务教育,也从来没有被当成祖国的花朵培育过,有所欠缺还是能够理解的。
  殷受说道:“起来吧,小息。”
  殷受伸出手把息扶了起来。
  感受着殷受这么温和的态度,息感动的眼泪都出来了。
  息是商人,不是奴隶,他从小都在朝歌长大,也作为大商的战士为大商征战过。
  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受到了贵族这样的温和对待。
  现在他做错了事情,寿帝子还能这样温和的对待他,他真的是感觉自己好羞愧,很对不起寿帝子对他的信任。
  殷受安慰着息:“不要哭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哭什么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以后不要哭了,现在你回去好好训练,带好手下的兵就好了。其实呀,你们一直都很好的,就是太紧张了所以才出的问题。这没事的,我相信你们可以的!”
  殷受勉励着息,现在他也终于感受了当初教官带他们军训时的心情了。
  妈的,嗓子都喊哑了,精神都快崩溃了,这帮猪还是不知道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万幸的是,这三千新兵并没有像当初军训的学生一样抱怨。
  他们还是很忠诚的执行着殷受的所有命令,这还算是让殷受心里有些安慰。
  想到这里殷受又不由得感慨:“还是古人好。淳朴啊!”
  现在殷受如此感叹的。
  他丝毫都没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前后矛盾。。
  经过快一个月的训练,殷受的军训总有了成果。
  于是殷受又骚起来了。。他准备干票大的!
  大到什么程度?现在都不敢跟你,怕吓死你!
  淇水之畔,队伍浩浩荡荡蓄势待发,周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什么叫威武之师?这就叫威武之师!
  这三千奴隶…不,三千新兵经过了殷受一个月来锲而不舍的训练,今天终于迎来了他们生命中最激动的时刻!
  今天殷受把商帝帝乙都请来过了,为的就是想炫耀一下他的成绩。
  而帝乙为了捧场,把朝歌城中所有的贵族诸侯们都叫过来了。
  这一下子原来冷冷清清的淇水之滨,就边的非常热闹。
  殷受指挥着训练好的新兵们在布置着早在三天前就搭建好的“主席台”!
  今天殷受要带领他们进行一场旷古未有划时代的盛事!
  殷受要带着这帮商朝人大阅兵了!
  殷受这一出直接把整个朝歌城的人都整懵了。
  什么是大阅兵?
  大阅兵能吃吗?
  阅的不是奴隶吗?
  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看着热闹的人群中讨论着。
  他们只见到远处三十个方阵整齐待发,统一的服装,统一的精神面貌。
  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主席台布置好以后,帝乙在殷受的引领下到了主席台中央就坐。
  陪同在主席台就坐的还有一直都没露面过帝后殷姟,也就是殷受现在的亲妈。下面一排坐的就是商朝重臣商容比干等,以及一些外甸诸侯代表如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等。
  整个现场热闹闹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少了二十一响礼炮和迎风招展的氢气球。。。还有一个个不停奏乐的军乐团以及朝气蓬勃的红领巾和和平鸽~
  (小声吐槽一句,这特么是“唯一”吗?都说了好几个了。)
  当然如果能再有个彩车方阵上面再矗立着一幅巨大画像,那就更完美了,可惜这些都是不可能滴!
  这也是让殷受最遗憾的地方,来商朝的时间越久,殷受就越是吐槽。
  “就这样的时代,神仙们是不是有病呀,这有什么可以挣可以抢的?要电没电,要网没网,连个外卖都没有。做的饭不是煮的就是烤的,要多难吃就多难吃。”
  这段日子殷受真是受够了商朝的伙食了。
  他都想不通这些人是怎么吃得下去的。
  如果不是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吃的,殷受早就绝食不吃了。
  “寿儿你弄这个大一个场面是做什么的?”
  帝乙好奇的问着殷受,帝乙远远的看着站成一排一排的人。
  殷受买了个关子说道:“父帝稍待,很快就知道了。”
  帝乙慈祥的看着殷受微微笑,也不再问,就静静的等着殷受的安排了。
  殷受真的是意气风发,这一个月他陪着这三千新兵重新复习了一下学生时代的军训生涯。
  他都觉得自己升华了,都觉得自己在这一个月的锤炼中都已经蜕变成了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了。
  晚上他回到自己的豪华茅草屋宫殿里睡觉时,他都冷落了陪伴他无数寂寞夜晚的五姑娘。
  淇水边临时用木架架起的看台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了。
  “寿帝子到底干了什么大事呀?都把陛下和外甸诸侯们请过来了。”
  “不知道,但是看着这阵势,寿帝子一定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你看看那边列着方队,个个都像标杆一样站立着多厉害呀。”
  “是呀,还没见过这样的奴隶。”
  “寿帝子竟然把他们的头发都剃了,看来寿帝子是真的把他们彻底收服了。”
  “嗯,此话不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寿帝子能让他们剃发,确实是真的收服了他们。”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话谁说的呀,这么见解独到,当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呀,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大商就该如此才对。”
  “这话是西伯侯姬昌所言,西伯侯姬昌也是当世仁者,他在周邦推行德政,崇尚孝道在诸侯中也算是金鸡独立。”
  “西伯侯姬昌确实不错,自从他做了周邦之主以后就主动臣服我大商,而且为人和善,政治贤明,是个不可多得的有道仁者。”
  朝歌的老百姓们对于姬昌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姬昌也确实如此,他在西岐也确实是推行着他主张的仁政德治。
  而且姬昌还非常的注重孝道和礼仪的建设,这对于一向崇尚自由的商朝人来说确实是很新鲜的,很好奇的。
  现在姬昌的静默不语的看着台下的一切。
  他真的猜不透殷受到底要干什么。
  但是,他看到了那些方阵后,他就有些不好的预感。
  他总觉得那方阵可能就会成为未来周邦最大的敌人!
  为此,他脸上挂了淡淡的微笑。。心里不知道有多慌。。
  尤其他看到台前指挥队伍的殷受后,他的心情就更加的郁闷。
  但是,这时候殷受却突然回过头主动的呲着大白牙对姬昌一笑。
  这一笑让姬昌感觉后背一凉,他不自然的为对着殷受笑了笑。
  得到了姬昌回应后,殷受的心情好极了。
  “这姬昌老头挺和蔼的嘛。人缘也好,朝歌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挺好的。要是我以后不是纣王那该多好呀。”
  到现在殷受还在幻想着跟姬昌搞好关系。
  “算了,等这事完了,我就找他算算命去。兴许还能逆天改命说不定呢。”
  殷受歪歪的想着以后的事情。。。
  题外话,其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是出自《孝经》的,传说是孔子所做。
  但是作者君考虑到了孔子一生的抱负和理想就是想挽回西周后期礼乐崩坏的秩序,光复西周初期的那种的礼乐有序的政治制度。
  所以就把这句话按到了姬昌头上了。勿怪勿怪,作者君不是专业的历史写手,考据的考古的时候轻的喷。。。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