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法圣商君传 / 第三十一章展宏图一说天下,风云会三日不绝

第三十一章展宏图一说天下,风云会三日不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嬴渠梁见卫鞅正不紧不慢地品着茶,心知他在等自己先开口。这短短千余言的《强秦论》,在嬴渠梁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然而其策太过长远,诸多细节自己一时之间虽觉高深,却又不甚了了,正有满腹的问题想要请教。
  “今日方见先生才具,果然天下英才,公叔相邦所言非虚也!”嬴渠梁率先赞叹一句。
  “秦公以为如何?”卫鞅没有客套,而是反问嬴渠梁,向听听他的评价。
  嬴渠梁略一沉吟,评判道:“先生强秦之策,与秦国治情洞若观火,便是老秦人也难以说得如此透彻,仅此一项,已足见先生之能。继而治国之论,虽寥寥数语,却句句切中要害,令人信服有加,更见先生之学。唯独这强秦九策,皆是乾坤再造之举,嬴渠梁见识浅薄,一时难以完全领会,还请先生拆解。”
  “秦公所虑,不足为怪。然欲行其事,必明其理。鞅愿为秦公分说一二,以秦公之明,定然一点便明。还请秦公屏退左右,只留景监即可。”卫鞅胸有成竹,并没有顺着嬴渠梁的思路纠缠于细节。
  “嬴渠梁洗耳恭听!”嬴渠梁一边说话,一边命景监在门口侍奉,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一切停当之后,卫鞅这才侃侃而谈道:“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自三皇五帝至今,天下治乱更迭,刀兵不止。其根源何在?在人性也。人生而好利,为求私利而不择手段,故而争斗不休。为国争利,而有诸侯混战,为君争利,而有荼毒苍生,为己争利,而有私斗不止,故天下纷纷,未得一日安宁。”
  “之于治道,更是变化万千。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皆顺时顺势而为,而成大功。然以鞅观之,三代之礼,五霸之法,皆不足效也!何也?时过境迁,其礼不足以强国,其法不足以利民,纵强一时,亦难以持久,故言不足效也。”
  嬴渠梁听得入神,便没有打断,而是听卫鞅继续说下去:“前人治道,多所变革,何以不能持久?根源有二:贵族庶民之别,如天堑难越,故贵族之徒,唯顺私欲而凌虐苍生,刑不上大夫而肆意妄为,庶民奴隶,心无家国而苟活于世,礼不下庶人而无名誉可得,此其一也。人性之恶,无以为禁,三皇五帝无成法,唯论王道,夏商制暴法虐民,民乱不止,周室以礼御贵族,以法禁庶民,与夏商无异,故虽有法而无禁,此其二也。”
  卫鞅稍微停顿了一下,缓了口气,见嬴渠梁无意发问,便继续说了下去:“有此两点,前人治道,纵然变化多端,仍为一道,乃人治之道也。人治之道,国无定法,皆赖一人之力,贤君掌国,则国强民富,扩土开疆,庸君垂拱,则国弱民贫,败师辱国,昏君当道,则民怨沸腾,骤然而亡。若秦公奉行人治之道,则虽可强一时,久则必败,此千古之至理也!”
  嬴渠梁对于这番论断,很是赞同,先祖穆公,何其明锐,雄踞关中,西霸戎狄,也难免一代而衰,以致今日。便向继续听卫鞅说下去,一边连连点头赞同,一边抬手请卫鞅继续。
  “欲破此千古痼疾,建万世不拔之根基,非法治无他。法治之道,首在天下一体,再无贵族庶民之别,但有特权,法治难行,又在极尽公正,再无害民之祸得以避罪、损国之行得以宽纵,长久行之,根基稳固,而成大功。”卫鞅丝毫不见停歇,一口气继续说了下去。
  “方今天下,周室衰微,列国争雄,此正存亡之时,若恪守旧制,亡国之日只在不远。存国之道为何?富民、强国、强兵也。鞅昔日曾言,民不富何以强国,国不强何以强兵。故强国之本,首在富民。民得殷富,国府充盈,何愁兵甲不盛。”
  嬴渠梁听到此处,着实地叹服了,如此浅显的道理,却从来没人说得如此明白。什么历代先贤,都是站在自己贵族的立场上去说教,几人曾经真正地关注过庶民生计,只是一味的掠民,从来不知护民,又如何长久。思虑至此,不禁站起身来,深深一礼,以敬卫鞅。卫鞅正说得兴起,倒是有点手足无措了。
  嬴渠梁见此情景,便又快速回到长案之后,请卫鞅继续说下去。卫鞅也不多礼,继续往下说道:“如何富民?首在垦田。方今天下,庶民可得温饱者,百无一二,纵然富庶如魏国,亦是如此。根由何在?非无可耕之田,实乃分治为祸。贵族动辄良田千顷,庶民却无寸田,佣耕奴隶,一人常耕两人之田,所得不过二三,贵族周游享乐,家资累积巨万,然于国府,又无颗粒之利。故国弱民贫,而贵族殷富也,此晋国所以消亡,而韩魏赵所以崛起也。”
  这一番论断很是透彻,秦国坐拥关中平原,本不缺耕田,然而国府依旧空虚,民众依旧艰苦,卫鞅一语道破玄机,着实令嬴渠梁坐立难安。此中情况若不改善,嬴氏之秦国,纵然不被强魏所灭,恐怕也会改姓。然而嬴渠梁清楚,这不过是卫鞅长策的开端,所以耐着性子,继续听卫鞅往下说。
  “如何垦田,又在破贵族庶民之天堑。废分封而行郡县,废人治而行法治,使秦国之民,皆治于国,而不治于贵族。如此则可还田于民,使民皆有可耕之田,皆可有温饱之富。民得温饱,国享其利,举国一赋,源头大开,则民不受盘剥,国库亦可充盈,此乃富民强国之道。”
  嬴渠梁听得很是兴奋,如今秦国虽有良田数百万顷,然国府直领不足百万顷,大小封主们每年进贡的赋税,尚不及国府直领之地的赋税,若是果真能够做到举国纳税,何愁国库空虚,只恐府库不足。然而要做此千古之变,如何行事才不会遭到封主的反对,又如何保证执行的效果,还要等卫鞅一一分说。
  卫鞅没有停顿,只是说得较慢,以给嬴渠梁思考的时间。见嬴渠梁不住点头,便有继续说道:“富民之本虽在垦田,亦须行法治,若无法治约束,只恐寸步难行。民得其田,未必便肯勤耕,贵族子弟,尤其如此。故需行法而治,贵族、庶民、奴隶、流民,皆为国人,一体依法而治,禁绝游宦、任侠、奸商、流民之属,使之皆归于农,违法重处,再设农耕受爵之法,多纳粮赋,可得爵位,既得爵位,可免徭役,以此激励国人皆勤于农。”
  若能推行此法,便可从根本上解决国人不喜务农的问题,使得人人皆以务农为荣,皆以纳粮得爵为荣,如此既能保证国人温饱无虞,又能鼓励民众多纳赋税,国府将更为充盈。嬴渠梁想到此处,深深佩服卫鞅的谋划,虽然是最为浅显简单的道理,自己却是从来没有如此想过。
  “国人殷富,国府充盈,然国无强兵,尚不足以称强。国府充盈,可供强兵之基,再行法治以赏,则强兵可成。秦国兵制,仍为征兵之制,临战成军,多为庶民奴隶,操练不熟,号令不明,虽十万之众,难胜其半。反观魏国,吴起行募兵之法,择精壮而用,经年操练,又甲胄精炼,号为武卒,纵横天下数十载,罕有敌手。秦魏血战数载,纵有谋略之胜,却也死伤惨重,难有全歼之功,其根源便在于此。”
  嬴渠梁原以为卫鞅只是一个书生,不想他竟然对于秦魏两国的军制战阵,竟然也了如指掌。秦魏的多次血战,确实在谋略上屡屡得手,但是魏武卒的强大战力,还是让嬴渠梁羡慕不已,当年魏武卒大阵在半个时辰间便将三千秦国骑士绞杀殆尽的经历历历在目,不由自主地点头认可。
  卫鞅几乎是自顾自地往下说去:“府库之资可保兵甲强盛,激励战心方可成就不败之师。何以激励战心?官爵也。大争之世,战事频仍,故低爵可出于农耕,高爵必出于征战。故行二十级军功爵,以励战心,战场杀敌报国,方可升官得爵,光耀门庭,如此则全民皆欲为国而战,为国便是为家,为国便是为己,家国一体,焉能不强!”
  “好!”嬴渠梁终于没有忍住,拍案叫好。如果单说此前的治国之策,卫鞅不过只是个善于治民的政道之才,充其量也不过管仲、百里奚、李悝之属,如今强军之策一出,便知卫鞅之才,绝非他们可比,他将整个秦国上下,几乎融为了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国同治,君民一体,生生地想要再造一个秦国。
  卫鞅对于嬴渠梁的赞赏,没有过多的表示,只是心中更加笃定,此人如此见识,短短时间便能将自己融入半生所学而创制的颠覆乾坤的变法方略理解透彻还深表赞同,实堪为自己的知音。伯牙子期之遇,不过如此。
  双方虽然没有明言,心中的那份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感,都不禁油然而生。然而大事未定,嬴渠梁便又坐下,静听卫鞅继续说道:“国人殷富,府库充盈,兵甲强盛,始为强国,此时再出山东,与列国争雄,必无往而不利!只图恢复穆公霸业,其志小矣,便是称王天下,何尝不可!然此中关键,仍在法治之根基是否稳固。”
  嬴渠梁听了卫鞅的豪言壮语,也不觉大为振奋,当初公叔痤临别之际,亦曾言道:“公之胸襟,图霸小矣,当王天下。”如今卫鞅将具体方略一一阐明,更是令嬴渠梁信心陡增。然而嬴渠梁并没有得意忘形,深知卫鞅之长策远谋,远非列国变法可比,若不能长久推行,仍将功败垂成。听到卫鞅说到此中关键,不禁屏神静气地听下去。
  “人治之道,行之久远,深入人心,现行法治,多为其反噬,或如吴起般骤然衰败,或如魏国般无疾而终。若欲法治根基深入人心,须长久施行,不可擅改,不可擅废,十年之期,或有小成,行之百年,或可大成。盖因人治施小仁而易取民心,法治无私恩非长久难见其利,秦公若无此等坚韧心性,鞅纵有心,亦是徒劳!”卫鞅虽然已经认定嬴渠梁拥有此等韧性,仍旧禁不住提别提醒。
  “先生一席话,嬴渠梁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嬴渠梁今日立誓:“愿行法治,再造秦国!与君共治,至死不渝!””一边说话,一边走到卫鞅的长案之前,五体投地,大礼参拜。
  卫鞅见嬴渠梁如此举动,慌忙起身,同样五体投地,回礼参拜,口中不免重复道:“愿行法治,再造秦国!与君共治,至死不渝!”
  嬴渠梁这一拜,认定了眼前之人,便是秦国的未来,便是自己一生的知己,卫鞅这一拜,同样认定了眼前之人,便是自己施展毕生抱负的依靠,便是自己一生的知己。两人相互搀扶而起,眼中竟都隐隐含泪,不禁又同声道:“愿行法治,再造秦国!与君共治,至死不渝!”
  门口的景监听到动静,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卫鞅三说秦公,终于有了结果,秦国求贤令,终于有了结果。眼见天色将晚,便入内提醒嬴渠梁,刚一进门,却见嬴渠梁已经将卫鞅的坐垫移到自己的长案对面,两人同案而语,相谈甚欢。
  见两人谈得入港,景监悄悄退了出去,即位两年来,景监从来没有看到秦公如此兴奋过,自己虽然被秦公视为心腹,但是毕竟才具有限,难当治国大任,今日得遇卫鞅,了却了秦公心头的一块心病,自己何必打扰。
  又受了一个时辰,偏殿里谈兴正浓,丝毫不见停止的迹象,此时早已过了晚膳的时间,景监忍不住进去提醒道:“秦公,已是初更时分,是否先行用过晚膳?”一连说了三遍,嬴渠梁才听到,有些不耐烦地道:“去备三份饭食,送到这里来,景监一同用膳。”
  景监答应一声,不多时便将两份热腾腾的饭食送将过来,一人一鼎粟米,一鼎肥羊炖,一碟野菜,便是晚膳。卫鞅不禁感慨万千,纵然一个魏国普通钟鼎之家,也要丰盛许多,更遑论王公贵族,哪一餐不是花样百出,极尽精细。秦公如此节俭,不禁赞许有加。
  嬴渠梁一边吃,一边吩咐景监,用罢晚膳去通知各位大臣,明日歇朝,只说自己身体有恙。景监心领神会,三人用膳已毕,便出宫安排去了,换了一个心腹侍卫头领,守在偏殿之外。
  嬴渠梁和卫鞅相对而坐,就《强秦策》中的种种细节说开去,卫鞅将自己访秦的所见所闻,仔细地向嬴渠梁说明,又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特别是针对强秦九策的每一册,都条分缕析地细细说明,嬴渠梁遇到不明处,便打断探讨,如此不知疲倦地直说了三天三夜,依然意犹未尽。
  景监已经连续三次通知众臣歇朝,这日见嬴渠梁和卫鞅还没有休息的意思,实在怕两人熬坏了身体,便软磨硬泡地将卫鞅劝出了宫。求贤馆已经腾出了一个独立小院,景监已经将卫鞅的行李等物全部安置妥当,卫鞅本来还极为兴奋,刚回到求贤馆,便一头栽在了睡榻之上。
  嬴渠梁同样如此,尽管行军打仗之时,也曾几日不歇,但是如此高强度地激烈讨论,还是让久历军旅的嬴渠梁在停下来后感到极其疲乏,卫鞅一走,便伏在长案上沉沉睡去,内侍慌忙将他移入寝宫。
  两人这一番长谈,整整三日三夜,不曾有片刻休息,这一觉睡去,便是一日两夜。直急得秦献后寻来了几个太医守在榻前,片刻不让离开。
  有诗赞曰:。
  朝阳冉冉月同辉,青山巍巍松柏翠。
  不羡伯牙子期遇,只作千古君臣会。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