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赵国当官 / 第五章:提笔破题,下笔有神

第五章:提笔破题,下笔有神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时,天已清亮。
  唱保结束后,宋玄拿到对应的考牌寻找第七排正数第一位的号舍。
  沿着长巷走,两排号舍只见隔有四尺宽,舍房以瓦片为盖,可遮雨;号舍两壁砌有两道砖托,可放置木板。
  对于他来说,这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奇。
  一路上,宋玄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考场。
  衙役宣读考场规则的声音响彻考场,宋玄加紧脚步,当他路过第七排第一位排号舍时,脚步一顿。
  他微微松了一口气,随着眼中又露出一丝古怪之色。
  他朝着远处瞅去,方才站在自己身边的那位鹅黄儒衫仁兄,正大皱眉头,满脸郁闷之色,以宽袖掩着口鼻。
  那仁兄看了宋玄一眼,如一位勇士,极为残忍地走进一处靠近茅房的号舍。
  宋玄低头看了看捏在手里的考牌,“看来,我的运气不算糟糕。”
  他抬起头,走进第七排第一位的号舍坐定下来。
  清晨吹来料峭凉风。
  板凳和案面的湿冷,没有让宋玄感到不适,他环视四周,打量着号舍的一切,这就是古人的考场。
  取出笔墨,不同于其他紧张的考生,宋玄手撑着下巴,搭在桌案上,望着来回走的衙役。
  想到曾今的种种,两厢比较下来,宋玄露出一丝微笑。
  不多时,他听见考棚大门关闭的声音,知道这考试正式开始。
  衙役捧着一叠叠红绳绑着的卷子随着县令去考棚发卷。
  县令来到第七排第一位的考棚前站定,他看到里面的少年,面色轻松,神游物外,与其它学子迥然不同。
  他又想到院门前的事,便从衙役手中拿过考卷递给宋玄。
  “宋玄,接卷!”
  宋玄顿时回过神来,而后露出笑容,不卑不亢:“谢县令大人赐卷!”
  伸出双手接过考卷,那县令又多看了他一眼,便走向下一号舍。
  这一次的县试一共考三场,第一次为正场,第二场为初覆,第三场为面覆。
  宋玄捧起卷子,决意将题目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并不急着提笔作答。
  只见,素纸两张作起草之用,正文纸是界红线横直格有数十页,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
  他翻开考卷,入眼的第一道是四书时文题“顾鸿”。
  县试考小题,殊不知有时候小题反而比大题难破。就如道“顾鸿”,此题属于极其割裂的截搭题。
  宋玄垂眸,微微思索,在心中将这道题的出处默念了出来: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他心中默念后,知道这“顾鸿”二字取自《孟子·梁惠王上》篇中的,“顾鸿雁麋鹿”。
  “原文‘顾’的是‘鸿、雁、麋、鹿’,”,宋玄神色专注,看着题目继续思索道,“可这道题却只取一‘鸿’”。
  忽然,他眼眸一亮,破题道:“礼贤全不在胸中,扭转头来只看鸿。”
  寥寥几语,便将这支离破碎的题目破得浑然一体。
  宋玄捏住笔,略作思考,这道看似毫无关联的截搭题,也并非全然“无情”,只要抓住原文“一心不能二顾,二目不能四视”的道理。
  如此就能将“一心读圣贤书”立论起来。
  蓦地,他再次提笔添上一句,“一目如何能四顾,本来孟子说难通。”
  《孟子》这本书已然晦涩难懂,再截搭孟子的文构成截搭题,又怎能引起学子们一心读圣贤书的兴趣。
  破题完毕,宋玄微微嘘了一口气。
  片刻后,他再次提笔用着舒朗的小楷以破题句为中心,将整篇文章书写出来。
  疏疏朗朗的散体赋显现纸张中,写这篇时文,他用的正是散体赋。
  在他看来,散体赋便于直书其事,而且句式灵活,韵散结合,使得行文自然和谐。无论是炼词熔典,还是排比铺陈,皆显声律宏大。
  半炷香后,他搁笔将写好的这篇文默读检查一遍。此文辞藻虽不华丽,但胜在结构精湛缜密利于说理。
  他不觉点点头将这份答题放一边,准备继续做次题。
  考棚很是静寂,当他看着那道“无恒产而有恒心者”的次题时,忽然感受到有人在注视他。
  宋玄微微一顿,借此抬手端起一碗水喝了一口,余光一瞥,原来时县令带着师爷在巡查考场。
  心下,他无暇他顾,便看起了次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这是一道书题,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他抬手扶额,吃笑,没想到这次县试有两道题出自《孟子》。
  这道“无恒产而有恒心者”题,正是孟子主张的“恒产论”,即为私有财产辩护的理论。
  原文是这般: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宋玄心下思索,这道题出得倒是契合当地的情况。赵国虽然重文,但因广府四周临海,商埠码头较多,因而当地的人多从农从商。
  广府南部贯通大海彼岸,是赵国珠宝、果品、丝绸集散地。赵国一般用当地特产的丝绸等物从广府商埠出发,到达东海岸国家交换明珠宝石,或是山珍异物。
  有交易,就有钱财流通,因此孟子所持的“恒产论”在整个南海郡多有支持者。
  宋玄双手拿着纸张,沉吟不久就开始提笔破题。
  写完,他将整篇文章从头检查一遍,再用小楷一丝不苟地将文章誊写的答卷上。
  写罢,他松松手腕,再喝了一口水。
  日光渐渐西斜。
  宋玄看到正场的最后一道诗题,以“春风扇微和”为题作一首五言六韵诗。
  此题要求的“五言六韵”,即以两句为一联,下联要求押韵,全诗十二句,每句五字。
  宋玄看到“春风扇微和”一句,脑中即定位到《拟古·其七》: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宋玄微微闭目沉吟,忽然,他想到了些趣事,嘴角溢出了一笑。
  他曾在泮塘书斋翻到了历年考到的一道诗题“挂席拾海月”,一叶孤舟,在波光粼粼的海面飘荡,头上清月在水,孤舟缓行,似是俯拾海中月。
  这意境甚美,于是有一考生写到“蜜丁曾共品,马甲亦同名。”
  诗中的“蜜丁”即蚶子,“马甲”即干贝。
  这是正场最后一题,日已西斜,想必这位考生已饿。最后,此诗格调虽一般,但意境契合,也就过了关。
  所以,宋玄想着不必苦苦求寻,只要作出一首意境契合“春风扇微和”的诗作即可。
  这一首《拟古·其七》,在宋玄看来,是质直而风华清靡,描景、抒情皆辞采华美。
  诗以花月交辉的春夜,写出春夜良景,然,情景交融间透出一层层灼灼叶花,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
  宋玄溢出一丝慨叹,写诗乃有感而发,《拟古·其七》的感情基调源自诗人的生活。
  因此,宋玄要作的“春风扇微和”就要另辟蹊径。
  宋玄提笔,微顿,写道:
  “木德生和气,微微入曙风。
  暗催南向叶,渐翥北归鸿。
  澹荡侵冰谷,悠扬转蕙丛。
  拂尘回广路,泛籁过遥空。
  暖上烟光际,云移律候中。
  扶摇如可借,从此戾苍穹。”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