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爷爷带我去北宋 / 第二十八章借债法海

第二十八章借债法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满堂的嬉笑声此起彼伏,百姓们都看出了邓嘉和李清照在演戏。
  这正是邓嘉安排,老百姓们大多数文化不高,之乎者也的东西他们听不懂。即是你掰开了,揉碎了跟他们讲也没有多少用处,要不了多少天也就丢到脑袋后面去了。
  用这种话剧的形式给老百姓们上课,效果要好上很多。无论是他们当笑话看,还是当故事听,总之他们是记住了。
  等笑声渐停,邓嘉对下面的百姓们说道:“大家都觉得可笑是吗?鸡生蛋,蛋生鸡,一个鸡蛋要还五十贯!你们说这合理吗?”
  百姓们交头接耳,纷纷摇头。
  “不合理。”
  “没这么算账的!”
  “太不合理了!”
  一个大爷说道:“哎,这不就是戏台子上的事吗?哪里会有这么算账的!”
  李清照走上前来,对大爷说道:“这可不是戏台上的事,这种事不就在你们自己身上发生过吗?
  你们哪家哪户不欠着法海寺的地租?镇西边李大爷他们家,绍圣元年借了五斗谷子,现在要还十石白米。这是多少谷子啊,你们算过没有?
  这和一个鸡蛋还五十贯有什么区别?可你们却又觉得习以为常、天经地义。”
  听了李清照的话,百姓们都沉默了,脑子里似乎有根弦在噔噔作响。
  邓嘉接话道:“为什么你们一年到头辛勤种地却吃不上饭。而那些手不提,肩不挑的大和尚们整日里就敲个木鱼,念个经却吃得好,穿得暖。
  他们身上披着锦斓袈裟,嘴里念着阿弥陀佛,看着悲天悯人。可只要你们一不小心欠了他们的租子,他们就会逼着你们卖儿卖女。
  乡亲们,你们觉得这合理吗?”
  围着土地庙,东边是邓嘉和李清照,西边是潘容和陈乐,南边是邓永乐和袭人,三处地方同时开课,裴心负责看场子。
  夜校教的东西很实用,除了启蒙思想之外,就教识字,教些务农的知识,一部分是李清照从《齐民要术》中提炼的,一部分是邓嘉剽窃的后世著名典籍《母猪的产后护理》中的小知识。
  所以清溪镇的百姓们爱听,夜校因此办得十分成功。一连三四天,来听课的清溪镇百姓越来越多。
  邓嘉观察了几天后,邀请了数十名老百姓加入到了农会,以他们为骨干,将绝大多数的清溪镇百姓团结在了身边。
  但是这几日钱也花的如流水,并且根本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清溪镇的农民还是贫穷,还是受着法海寺的和尚们的压迫。
  邓嘉自从到了北宋,就没有想过钱的问题。直到昨天晚上清理行李时才发现带出来的钱居然被用的差不多了,又别不下脸再找家里去要。瞧见法海寺庄严华丽的寺门,邓嘉计上心头。
  清晨,他领着王瓦头等农会的骨干去了法海寺。
  表明来意后,迎客僧便带着众人来见主持。
  法海寺的主持,法号叫如明。是个老态龙钟的老和尚,但他不仅没有须发,就连眉毛都没有。
  他身上披着金丝的袈裟,手里拿着小叶紫檀的念珠,看着像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
  邓嘉这几天的白天在清溪镇里都在调查这主持,事前还在锦衣卫那里要来一份资料,两项结合,算是清楚了这如明老和尚的底细。
  别看这老和尚现在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实际上这货以前是个江洋大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来被官府通缉,被逼的走投无路才遁入的空门。
  他遁入空门是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自然无有向佛之心。吃喝嫖赌,酒色财气,佛门八戒让他犯了个透彻。
  进寺了十多年就学会了一篇金刚经,以他这幅德行讲道理是当不上主持的。但是他以前做大盗的时候结识了许多绿林上的朋友,其中便有杨家的势力。
  他自投到杨家门下,借着杨家的势力,排除异己才当上的这法海寺的主持。但杨家可不是“乐善好施”的好人家,帮如明当上主持,自然是要他报效自己。
  所以自从如明当上主持,这清溪镇就被他祸害的不轻,租子越收越多,这借贷的利息也越来越高。
  寺庙向民间借贷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佛教兴盛,大和尚都很有钱,手里有闲钱了自然就会起一些别的心思,和尚们就开始放起来高利贷。
  和尚们管这种高利贷叫做长生库,也有叫无尽藏的。他们身为出家人不交税,不纳粮,对于高利贷这门事业有着无比的优势。
  通过宗教洗脑,得到香油钱、布施钱,用这些钱放高利贷。收获暴利后,再加强宣传洗脑,获得更多的香油钱、布施钱,再用这些钱放高利贷收获暴利,周而复始,财源滚滚而来。
  今日邓嘉来找这如明老和尚便是要坑他一大笔钱粮。
  邓嘉开门见山道:“如明主持!我等今日来不为别的,就是想向贵寺借些钱粮急用。”
  如明老和尚睁开眼,看了邓嘉一眼就又闭上了,呼了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小施主,借贷需要有抵押。”
  邓嘉说道:“我等以农会的名义向贵寺借一千石白米,一万贯铜钱!”
  如明老和尚眉心皱成了个川字,他没有眉毛,这样子看起来有些搞笑。
  如明老和尚问向邓嘉:“敢问小施主,这农会是个什么所在?”
  “主持不必深究,您只需知道农会欠了贵寺的钱粮,就等于是清溪镇所有入了农会的百姓欠了贵寺的钱粮,不用担心找不到人讨债。”邓嘉说道。
  如明老和尚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道:“敢问小施主,有多少人入了这农会?”
  邓嘉没作声,而是让王瓦头这些农会的骨干上前来回答他。
  王瓦头和其他农会骨干各自从怀里掏出本花名册来,摞在一起叠得有两三块砖头那么厚。王瓦头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从第一页开始念起。
  “李白米,清溪镇花园冲。”
  “李百斗,清溪镇花园冲。”
  “李千担,清溪镇花园冲。”
  。。。。。。
  “蒋有财,清溪镇后罗村。”
  “蒋大福,清溪镇后罗村。”
  “石大牙,清溪镇窝蒿坨。”
  王瓦头念了小半个时辰,才念完一半。但如明老和尚头都听大了,连忙喊停:“行了,行了!小施主,不必再念了!”
  邓嘉一摆手,王瓦头就不念了。邓嘉两眼笑成两道弯弯的钩月问向如明老和尚:“如明主持,这钱粮借得吧!”
  如明老和尚点头:“可以!”
  “那还等什么?拿钱粮来啊!”
  “且慢!”如明老和尚摆出一张严肃脸来,说道:“小施主,放贷之前得先立下契约!”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