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国器之魂 / 第二十三章 3000摄氏度

第二十三章 3000摄氏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后来宁冲才知道,这片子火的原因是场次少,上映时间也只有三天。
  那之后也就无人问津,此类影片免不了的这种结果,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沉醉于眼花缭乱的商业片的。
  看过预告片的宁冲在整个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在最后一刻,宁冲一个激灵。
  着实吓了小静一跳。
  那个“子方罍”最后一句台词是,“我是方罍之王!”整部影片的精华或许都在这里,宁冲最不适应的点也在这里。
  它是不是王,宁冲不知道,反正给予宁冲此等命运或者说机遇的,一定不仅仅是方罍本身。
  刚走出影厅,郑开元已经打电话催促了,小静还想买奶茶都被耽误了,好像大部分女孩子都爱奶茶或者说爱吃,学考古的也不例外。
  郑开元为了平山窑特意在郊区买了一块地,位置虽然偏了一点,但如果建成楼盘,等到规划到了那里,也能大赚一笔。
  但郑开元偏偏按工业工地的价格拿下了这块地皮,然后风风火火的开始建起窑洞。
  窑洞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龙泉窑,德化窑,葫芦形窑,以及远近闻名的景德镇窑,成化窑等等。
  龙窑属于最早的一种,因形似长龙而得名,出现于商代,用来烧制原石青瓷,也可以说龙要是所有窑洞的前身。
  明宋时期,曾经的瓷器巅峰的窑洞,或多或少都有着龙窑的影子。
  司机将车停在距离平山窑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前方已经没有路了,出租车强行过去,底盘会受损。
  宁冲手搭凉棚,被远处的平山窑震撼了,还以为自己身处黄土高坡,一片黄土垒成的窑洞静静伫立在前方。
  窑洞还没有开工,宁冲并没有看到灼灼热烈,想来如果这些窑洞一起运转起来,恐怕真的是要万里无云了。
  两人走到窑厂时,鞋帮上都已经满是泥泞了,而郑开元此时正跟着一个老师傅在每个窑洞门口转呢,老人看样子有六十开外了。
  “郑总!”
  郑开元留意到了两人鞋帮上的泥泞,笑了笑,“是我疏忽了,出租车开不进来的!”
  从见到宁冲的一手退沁之法之后,郑开元已经不当宁冲是自己的员工了,而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辈。
  宁冲同样一笑,“没事,路不难走!”
  郑开元点头,指着这片窑山,“你觉得怎么样?”
  宁冲瞥了一眼老师傅,“窑洞的事情我不太懂!”
  “别谦虚了,老贾说你在研究生那两年没少研究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别藏拙了!”
  老师傅面色上有一缕狐疑,此时也不好插口,宁冲苦笑着,在窑洞的门口缕了一把,搓了搓手上的灰尘,老师傅眼睛一亮。
  又低头看了一眼窑洞内壁,“好功夫啊,黄土垫砖,新旧结合,厉害!”
  老师傅面上红光乍现,随即宁冲说道,“只是这黄泥差了些!”
  老师傅并没有气恼,反倒在等着宁冲的下文。
  “我想老师傅肯定明白,黄土最好要沉降三年以上,才能窑洞的温度达到最完美的平衡,眼下这种情况——”宁冲无奈摇摇头。
  其实他想说宁冲急功近利了一些,老师傅哈哈大笑,“刚听郑总提起你我还有所怀疑,现在看名不虚传啊!”
  宁冲微微颔首,“老师傅过奖了!”
  郑开元的脸色倒是不太好,“郭师傅之前提过了,已经有一批黄土在后山沉降了,三年之后就能用了!”
  “郑总,你叫我来就为这事?”
  郑开元看向郭师傅,只听他说道,“你们跟我来!”
  老师傅带着三人几经辗转来到后山的一处窑洞,这里也是老式的龙窑布置,横向排列着八个窑洞,却也只剩下两个,另外六个已经坍塌了。
  宁冲看着废墟,明显是炸了不久的样子,小静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郑开元没有说话,郭师傅摇头苦叹,“这才是真正的平山窑!”
  宁冲瞬间会意,窑洞这东西说白了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下方的窑洞有的用的是成化窑,有的是景德镇窑,但说白了,就算是现今存在的景德镇窑,他的核心结束依旧是自己的。
  一味的模仿,是成就不了自己的窑口的,平山窑的野心就在于此,不一样的窑口烧制不同的瓷器,景德镇青花,宋代白瓷,成化窑彩釉!
  平山窑想创造自己的核心结束,这种开拓性的行为,可能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
  “什么原因导致的炸窑?”宁冲直接问道。
  郭师傅也不意外,“温度控制不住,高温集聚!”
  宁冲看了一眼还健在的窑洞,上方的散热烟囱,“温度到底达到多少,这样都散布出去?”
  郭师傅与郑开元对视一眼,“最高的时候,大概三千度!”
  宁冲倒吸了一口凉气,一般的窑口都在800-1000摄氏度,高的也就在1100左右,3000度这种事情他闻所未闻。
  “郑总,你到底想做什么?”
  郑开元眼中满是神往,“让瓷器回到属于他的巅峰!”
  宁冲无语了,心说回到巅峰也不能这么瞎搞吧,三千度的高温集聚就算能窑洞能克服,瓷胚上的油彩也都变成连环画了。
  “郑总找了全国所有研究古瓷制造的专家,收集资料,还有大数据分析,我们才开始着手实验的!”
  宁冲听的有些头大,“三千度的窑洞就是分析的结果之一?”
  两人齐齐摇头,“是必备条件!”
  宁冲还没说什么,大瓶听不下去了,“屁话,三千度早就把老子烧熟了!”
  要说这里谁最有发言权,不是宁冲而是大瓶,可惜也只有宁冲能听到。
  “叫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见解,另外第三场比试,就在这两个窑洞!”
  宁冲看着废墟里的窑洞出神,技法这种东西,不知道的时候感觉很神秘,当面纱解开之后,也就那么回事。
  他面临的就是眼下的情况,知道郑开元想要的答案,却不到说的时候,能看出郭师傅虽说表面上没什么,但对于他这个年轻人没什么指望。
  很多古瓷的工艺失传也有这种原因,老人对后辈总隔着一道天谴,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媳,长者为师云云。
  其实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才是正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