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高龄巨星 / 第十四章:再见,周小姐

第十四章:再见,周小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微博。
  
          李世信突然更新了一波动态之后,一反常态的没有和网友互动立地消失,许许多多满头雾水的网友,立刻将疑问的矛头对准了沪海慰安妇博物馆的官微。
  
          “什么情况?信爷怎么突然发这样的动态?”
  
          “消失了一个多月,怎么一下子又和沪海慰安妇博物馆扯上关系了?信爷在做什么啊?”
  
          “册那!沪海还有慰安妇博物馆?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沪海人竟然第一次听说!”
  
          “沪海师范大学毕业生表示:的的确确是有这么一个博物馆的。地点就在桂林路100号沪海师范大学文苑楼的二楼。
  
          馆内收藏了一批慰安妇幸存者捐献的各类纪念文物,有万爱花老人赴日起诉时使用的护照,袁竹林老人到海外出席听证会的证件与中国大陆最早一批向日本提出赔偿的起诉书,以及雷桂英老人从南京高台坡慰安所带出的高锰酸钾和她的临终遗嘱,和受害者手膜脚膜......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除节假日之外,周二到周日都是免费参观的。只是地方不大,陈列的展品也非常有限。”
  
          “我的天?@华旗艺人李世信,@沪海慰安妇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情况!?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一波操作搞的我一头雾水啊!”
  
          李世信突然结束《小丑》的拍摄,神秘回国,是近一个月娱乐圈热炒的话题。
  
          本身带有带巨大流量下,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便让此前几乎无人关注的沪海慰安妇博物馆迎来了自官微开通后的流量高峰!
  
          从来没有见识过这个阵仗,整个博物馆的网宣团队都懵了。
  
          终于,在无数网友的点名和询问下,官微紧急又发布了一条动态。
  
          “具体关于李老师的情况,我们并不清楚。今日晚间,李老师联系我馆提出了捐赠人民币一千万整用于展馆扩建的请求。并向我馆转达了可能是我国最后一位离世的慰安妇受害者赵阿妹老人的遗嘱。
  
          遗嘱中,赵阿妹老人希望将遗体永远保存,作为侵华日军慰安妇兽行的证据。
  
          明天我馆将正式接受老人遗体,目前遗体的长期保存及护理工作,已经由靖安墓园殡葬有限公司承担。
  
          在未来几天,我馆将空出专用展区安置赵阿妹老人遗体。在一切护理及陈列工作结束后,我馆将会发布公告,届时可供公众吊唁!”
  
          随着这一条动态的更新,许许多多懵逼的网友们,沉默了。
  
          一些熟知李世信脾气秉性的老钢铁护爷侠,已经大致猜到了李世信过去一个月在忙活些什么。
  
          不知道是谁先起了个头,沪海慰安妇博物馆的最新动态中,出现了一个个新的问题;
  
          “明天几点?”
  
          “坐标沪海,可以去现场悼唁么?”
  
          ......
  
          《殇》的剪辑工作基本不需要技术含量。
  
          从一开始拍摄,李世信就为这部特殊的纪录片定下了基调——平实展示。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只需要将老人最后的这一段时光全全本本的展示出来,就足够了。
  
          按照这个基调,不用加滤镜,不用加任何的背景音乐,甚至按照李世信的想法,连画面剪辑的功夫都省了。
  
          几乎是只用了一个晚上,许戈便将那些此前已经反复看了多遍的素材撇去了无关的段落,剪辑到了一起。
  
          直到清晨七点多,许戈揉了揉发涨的眼睛,点燃了一根香烟。
  
          袅袅的烟气在工作室中蔓延飘荡,看着那整个团队只用了一晚上剪辑出来,最终时长只有两个半小时的粗片,许戈的嘴唇不由自主的抖动了起来。
  
          “许哥......”
  
          一旁,剪辑师递过了一片面巾纸。
  
          接过那片面纸捂住了发辣的双眼,许戈舔去了嘴唇上的泪水。
  
          “怎么才两个半小时......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半小时?她的一生,明明那么长啊......”
  
          听着许戈的呢喃,工作室里熬了一个晚上,从头到尾没断了眼泪的人们,又一次绷不住了。
  
          七点半。
  
          蓉店殡仪馆的大门前,身着一袭纯黑色西装,难掩魁梧身材的蒋文海带上了洁白的手套。
  
          “干爹。”
  
          对着自己这位一直在帮着运营基金会的干儿子点了点头,李世信转过了头去。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副晶莹剔透的水晶棺上。
  
          和老人多舛的一生不同,水晶棺通体透明,没有任何一丝瑕疵。
  
          水晶棺内,老人的遗容谈不上安详。
  
          她轻蹙着眉头,仿佛还在为那块破碎的玉镯而感到遗憾和愧疚。
  
          遗体的私密部位被洁白的轻纱包裹着,与剔透的水晶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那些狰狞而污秽的纹身和疤痕!
  
          默默地,李世信从怀里掏出了由红塘村所属的镇政府开局的老人户籍信息,以及死亡证明。
  
          在一群老粉的注目中,轻轻的放到了水晶棺的盖子上贴好。
  
          最后深深的看了眼老人的遗容,他深深的鞠躬了下去。
  
          他身后,赵瑾芝,吴明和刘峰,以及陈铂诗苏叁叁等老粉和小将红着鼻子,仍然止不住的啜泣着。
  
          在一片啜泣中,身上还穿着没来得及更换的马褂吉服的刘峰孙子,轻轻地将一朵白色的百合放到了棺盖之上。
  
          拍了拍他的肩膀,蒋文海对着靖安殡葬的工作人员们挥了挥手。
  
          “走吧,动作轻点儿。”
  
          八个名身穿黑色西装的工作人员同时发力,水晶棺被稳稳的抬了起来,移向了殡葬专用车厢。
  
          深深的闭上眼睛,李世信回过了身。
  
          “好了,已经遵照赵阿嬷的遗嘱,将她送走了。”
  
          说着,他捧起了一方小小的木匣。
  
          “现在,我们去送周清茹......回家。”
  
          ......
  
          从早上七点多开始,就有陆陆续续的网友聚集到了沪海示范大学的门前,等待着提前吊唁赵阿妹遗体,顺便看一下李世信的近况。
  
          到了十点二十分,校门口的沪海师范大学文苑楼门前,已经聚集了不下千人。
  
          随着喷涂着“靖安殡葬”的特制中巴缓缓驶来,人群中出现了些许的骚动。
  
          那是一些闻讯赶来的记者,纷纷的拿起了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
  
          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车上乘员尽数下车之后,他们并没有发现李世信的身影。
  
          只有一方水晶棺,被八名殡葬工作人员合力抬着,在学校保安的护送下,缓缓穿过了人群。
  
          他们还没来得及失望,便听到有人发出了阵阵压抑的吼声。
  
          “不共戴天,不共戴天!”
  
          “小rb,我日你祖宗!”
  
          与此同时,南京金陵大学旧址。
  
          “李老师,就是在这里了。”
  
          曾经在南京大屠杀时被划做难民收容所的金陵大学,此时已经成了南京大学的一部分。
  
          但是建校时建立的几座教学楼,在这个时空中已经被划做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南京城中的一处景点。
  
          从蓉店出来的时候,天空还是一片阴郁。但是进了南京,天气却晴朗了起来。
  
          踩在修剪整齐的碧绿草地上,看着那些爬满了蔷薇的半年建筑,李世信眯起了眼睛。
  
          阳光为这片历经风霜的土地,镀上了一片闲淡祥和。
  
          顺着景区负责人的指引,李世信望向了一座小小的纪念碑。
  
          “13年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政府刚刚将这片校区划定为对外景点不久,我们重新修葺了当初遗留下来的受难所遇难同胞纪念碑。17年的时候,孙先生的家属找到了我们,提出了想将孙先生骨灰埋葬在这里的请求。经过文保局的商议,我们最终将孙先生的骨灰埋葬在了纪念碑左侧。但是出于文保政策,并没有为他立碑。只在石碑底部,专门为他篆刻了铭文。喏,大致就在这个位置。”
  
          随着景区负责人走到了那块石碑之前,李世信默默的蹲了下去。
  
          仔细的,阅读了石碑上那长长的遇难者名单。
  
          足足过了十多分钟,他才抬起头,眯起被阳光晃的睁不开的眼睛,对着负责人笑了。
  
          “那劳烦您了,就安放在石碑的右边吧。”
  
          “好。”
  
          听到李世信的请求,负责人亲自拿来了方铁锨,小心翼翼的掀开草坪,在石碑下面挖了一个约莫两尺深,一尺见方的小坑。
  
          用白绸将那方陈放着玉镯的檀木盒子包好,李世信轻轻地将其放到了小坑里。
  
          待工作人员重新将坑填罢,李世信带着一群皆身着黑衣的老粉和小将们,站到了石碑之前。
  
          石碑的中间位置,一排周姓遇难者名字很是显眼。
  
          周知竹,周刘氏,周清泉,周清溪......
  
          那是周清茹的家人们。
  
          石碑的右侧底部,篆刻着一段简短的铭文。
  
          “吾妻清茹,亭青在此。”
  
          看着跨越了八十多年后,终于相见的一家人,站在阳光下的李世信扬起了笑脸。
  
          “再见啦,周小姐。”
  
          对着石碑下的那一方新土,他轻轻的挥了挥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