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朝玩主 / 第二十七章 奇葩的税收

第二十七章 奇葩的税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等两位三十多岁的宋朝税吏行动起来,张涯又明白了一件事儿。
  或是韩莲诚想节省些钱财,亦或者他没有携带现金,毕竟大额铜钱极重,非常不便携带,而白银监管在官府手中,大多数商人是没有的。
  这单交易的税收,需要他来完成。
  以货易货的贸易,交易总额无法确定。
  但大宋税吏有办法,他们拿出一根绳尺,将所有的大牲口量一下,又拿着一把小棍,瞎胡一摆弄后,在一张纸上写些条目。
  张涯看到时,是这样子的。
  半岁马驹一匹,直钱一十五千。
  大耳黑驴一口,直钱一十五千五百。
  白肚皮黑驴一口,直钱一十三千九百。
  ……
  九岁橐驼一峰,直钱三十八千七百。
  ……
  计课一十五千三百五十。
  宋朝的纳税凭证,纸条最后还有官印。
  百分之五的税收,总额高达一万五千三百五十钱!
  还要支付混血小姑娘的雇佣费……张涯砸锅卖铁都没有这么多钱。
  没有法子,开始卖牲畜。
  想快速回拢资金,只能被官方和买。
  为了维持形象,张涯淡然道:“两位官人!暂且稍后,在下暂无余钱。驴、驼,官与和买吗?”
  两位大宋税吏咧嘴直笑。
  其中一位说道:“呵呵,官府全与和买。小郎君,欲卖几何?”
  张涯心中快速盘算。
  已经取名‘银豹’的小马驹,他是不会出手的;黄骠马‘摩托’也不能售卖,还需充当脚力。
  驴子虽耐粗饲,也不易生病,耐力好、吃得少,但力气小,有骆驼在旁虎视眈眈,它们只能退避三舍。
  他说道:“两位官人!全部驴子……”
  “成!小郎君,且稍后。”大宋税吏很高兴,又弄出一张凭证。
  其上写:官与张涯和买大耳黑驴一口,直钱一十五千五百;和买白肚皮黑驴一口,直钱一十三千九百……
  计课四千九百六十!
  见识到这等税收政策,张涯瞬间哭笑不得。
  但这还不算完事。
  大宋税吏又称:“小郎君!祝姓半血小女,虽是自卖其身,亦需依令立市劵,不可随意伤人……”
  这到底是人口买卖,还是人口雇佣?
  接过这份新契约,张涯瞬间醉了。
  其上云:今有祝家二姐,自卖与张涯五年……雇直三十五千,课一千七百五十。
  哎呀呀!怪不得有人称宋朝的商税总额漂亮,由此可证明商业的空前繁荣!就是这么个做法啊……
  貌似除了耕牛、农具,什么都要交税。
  还大搞政府垄断!
  面对这奇葩规矩,他人在其中,也无力改变,只能遵照执行。
  反正对张涯来说,这算是提前到来的巨额资产。
  至于养着祝小娘子和他弟弟,有了这么多钱,毛毛雨啦。
  和襄乐县博买务完成交割,又给小吏打点一二,省得给更重的铁钱,加上卖鱼的钱,一共到手八万两千钱,重达二百六十千克。
  看着这些铜钱,张涯有些挠头。
  他极其怀念纸币、扫码支付的时代。
  唉!还是前世好啊!哪用得着费力气,这铜钱太不方便了……以后,若是有机会,最好改革改革币制。
  看到这几麻袋铜钱,钟三牛父子再次魔怔,短时间内没法清醒。
  “力哥儿,别晕了!过来干活。”张涯踢醒钟大力。
  至于钟三牛,让他再晕会儿,免得心肌梗塞。让钟大力搬出三万五千钱,堆到祝小娘子面前。
  张涯淡然说道:“祝二姐!拿去安葬你父。”
  看到这么多钱,祝小娘子有些发愣。
  “小郎君!奴奴暂不需这么多。”
  未几,她花容失色,急速摆手道,“小乙哥!别愣着啦,安葬奴家爹爹,二十五千是否足用?”
  “二姐、二姐!足够,二十五千足够!”刘小乙急忙呼道。
  搞不懂情况,张涯愕然道:“祝二姐!为何不足额拿去?”
  看了看四周,祝小娘低声急道:“小郎君!奴奴力薄,幺哥儿年幼。家中若钱多,不安稳……有盗贼!”
  张涯怵然一惊。
  不是吧?还要考虑治安问题!
  略加思考,他淡然道:“好吧!是我考虑不足,让力哥儿留下帮忙,可否?”
  “可以的,可以的!”
  祝小娘子很激动,急速点头说道,“谢小郎君垂怜!奴奴万谢……谢谢钟家大郎,奴奴……”
  “力哥儿!你且留下两日,给祝二姐帮忙,治理其父丧葬……”张涯脸色严肃,语气干巴巴的。
  钟大力急速应道:“啊……成啊!小郎君。”
  回身看看刘小乙,张涯眯起眼睛,继而说道:“刘四哥!你也要多多费心,若是做的好……呵呵!帮你起家,亦非不可。”
  一个什么方子,和几页纸张,就换得这么多钱财,刘小乙都看的清清楚楚,此时还觉得如同做梦一般。
  听道张涯的承若,他脸色陡变,急行大礼,恭敬说道:“小郎君!这都是小的应该做的,若非小的无法赚钱,咋能无法安葬师父……”
  “呵呵!知道就好……力哥儿!给你留下三十千……祝二姐,罢了!你没个名字,也不好称呼,给你取名可好?”
  “小郎君!请赐名。”
  “唉!叫祝丽莎吧。”
  ……
  张涯推醒迷迷糊糊的钟三牛。
  先去祝丽莎家,安排好她的事情,把钟大力和水车留下。临走时,他还带上些竹刻工具,以及两支篦梳。
  就算有骆驼驮运铜钱,他也不会给弄回去。钱这玩意,能花出去才体现价值,放到家中只能是‘文物’。
  购物第一站,肯定是粮店。
  张涯前世虽在福利院长大,但他并没有挨饿的经历。冷不丁来到了宋朝,腹中的饥饿感,让他记忆犹新。
  和小吏闲谈后,他再次确认养马成本,真的很高,很费粮食。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相对消耗的更多,毕竟亩产很低。
  村民们送来的谷子,需要四宋亩产出,换算成后世的公制,还不到两百千克,这只是‘摩托’三个月口粮。
  若‘摩托’的运动量加大,这个消耗成倍增长。
  粗略换算下来,二、三十宋亩的产出,才能喂养一匹好马。
  张涯欣喜暴富之余,更有一种紧迫感。拥有一大一小两匹马,又添置新人口,就需要足够的口粮。
  小县城就这么大,何况是这么大额度,带着神秘劲的交易。不大会儿,消息就传遍大街小巷,张小郎的名号被更多人知晓。
  “快来看啊!就是那位小郎君!忒神了!”
  “是啊,是啊!好像是食疗之术,什么和胃健体!”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