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庶帝 / 第二十六章 新罗朴氏

第二十六章 新罗朴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天色渐晚,朴丽娥匆匆穿过宜秋宫门,往承恩殿走去。
  圣上下令封禁东宫,严审涉事宫人,但是太子毕竟是太子,于是宋皇后就拨了几个宫人给东宫来伺候太子。
  拨来的几个宫人都惶惶不安,唯独朴丽娥认为封禁东宫是她难得的机会。
  朴丽娥虽然长了一张秀气的汉人脸,却是不折不扣的新罗婢。
  汉人眼里的新罗婢聪明能干,会照顾孩子,但是汉妃绝不会把新罗婢作为自己的心腹。
  更何况,宋皇后事事向安懋看齐,安懋就从来不用胡人、不宠外国女奴,宋皇后看在眼里,又岂会把蕃奴作为贴身心腹?
  因此,朴丽娥在清宁宫做得再好也不会出头,所以这次封禁东宫,朴丽娥就使了点小伎俩,主动分到东宫来伺候太子。
  她这会儿去承恩殿,是因为太子刚刚用完了膳,想找人下棋了。
  太子喜欢下棋,东宫也有“棋待诏”,太子原来身边也有善棋的宫人,只是这会儿全被送去严审了。
  朴丽娥来到承恩殿殿前的时候想,其实太子用完了膳,是应该再读一会儿书,看看汉人的四书五经。可太子不读书的理由也很充足,是因为太子要养伤,虽然崇文馆就在东宫里头,但是圣上封禁东宫要太子好好养伤,就有希望太子这些日子不读书的意思在里面。
  如果太子用完了膳之后还是捧着四书五经,就会劳神,就不能好好养伤,就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这样来讲,太子找一个新来拨来东宫的小宫女下下棋就是一种挺适宜的消遣。
  朴丽娥在殿前报了身份,很快被宣召进去,殿中已经点起了灯火,她被带到殿后,太子就斜靠在榻上,面前的小几上摆着的是精致的白玉棋盘。
  朴丽娥按宫奴的礼节跪拜请安,“奴婢朴丽娥,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很有闲情雅致,他温和地叫起,“不必拘束,赐座罢。”
  于是朴丽娥便坐到了太子的对面,只是她不敢坐整个座儿,只是略略沾了一点榻,整个人和站着没什么区别。
  太子又吩身旁的宫人拿红烛来放在棋盘旁,他笑道,“张籍有诗曰:‘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如今也算应景了。”
  朴丽娥不知道这首诗的典故,只能微微低头浅笑,汉人男子就喜欢女子温婉柔和的一面。
  下棋之前要先猜子,太子却不去拿白子,而是道,“你姓朴,可是新罗辰韩朴氏?”
  朴丽娥拿不准太子对新罗的态度,只好含糊道,“奴婢自小长于宫中,已不知朴姓来源。”
  太子笑了笑,伸手拿了若干白子,“据说新罗国人善棋,昔年唐德宗的‘棋待诏’朴球归国时,张乔还曾赋诗云‘海东谁敌手,归去道应孤’,可见棋技高妙。”
  朴丽娥拿起一颗黑子,向太子示意,“殿下请。”
  太子微笑,摊开手,手中是三颗白子。
  于是朴丽娥执黑,太子执白。
  座子制,白先行。
  四象既陈,开始对弈。
  棋至中局,太子道,“宫中虽有棋博士教授宫女棋艺,可你棋艺不俗,非宫中棋博士可教之。”
  朴丽娥道,“奴婢承宫中棋博士教习,获益良多,私下里也对棋艺有所钻研?”
  太子问道,“如何钻研?”
  朴丽娥回答道,“奴婢闲来时就读《忘忧清乐集》,研究其中所载的棋局古谱。”
  太子笑道,“‘忘忧清乐在枰棋,坐隐吴图悟道机。乌鹭悠闲飞河洛,木狐藏野烂柯溪’,此书怡情,甚好。”
  朴丽娥微笑,“奴婢近来在研究此书中的一局‘四皓出洞势’,觉得甚为精妙。”
  太子不语。
  棋毕,太子胜。
  太子喝了口茶,笑道,“‘四皓出洞势,白先要活’,其势与今日棋局正相宜。”
  朴丽娥道,“殿下棋技高妙,奴婢不如。”她离开座位,向太子又行了跪礼,“奴婢虽为外族,可心慕汉学、道教,尤其是弈棋之道。”
  太子这回没叫起,封禁东宫以后,有新拨来的宫人想着投靠东宫的不少。
  因为东宫毕竟是东宫。
  安懋想借太子落马这件事敲山震虎,把太子身边的心腹一一收押审问,除了是真的觉得东宫内有外人安插的人之外,无非是觉得太子手伸得太长了。
  太子在东宫内一言九鼎不要紧,手都已经伸到外朝礼部了,安懋也不能不管了。
  但是太子心里知道,害自己落马的人肯定不是安懋。
  安懋从立太子那一天起,就是太子最有力的支撑者,他这次封禁东宫,虽然有收一收太子势力的念头,但也有几分保护太子,希望太子不要在接下来的兵事上随意站队的意思。
  圣上如果真想收了太子的权实在太简单了,安煜盯着跪在下面的朴丽娥想,只要父皇废了我这个太子就可以了。
  这些人投靠的是太子,是东宫,是嫡长子,而不是安煜。
  安煜其实并不害怕身边心腹被收押这件事,他甚至觉得,这么来一回也挺好,能看清谁是真正地效忠自己。
  安煜只要坐在太子这个位子上一天,就永远不缺示忠、投靠的奴才。
  真正让安煜头疼的是,他实在是无法分清,这些人到底是投靠自己,还是投靠“太子”。
  朴丽娥等了半天,都没等到太子的回音,她想了想,道,“奴婢研习棋艺之时,才明白汉学棋局中,棋谱皆以旧典名之,譬如‘四皓出洞势’,就语出汉代‘商山四皓’。奴婢不才,不及汉初商山道家隐士,可愿学前人志士,陪伴太子左右。”
  太子道,“你虽粗通汉学,可焉知汉学所涉甚广,非四书、五经所能囊括。你方才所引‘商山四皓’之说,是汉高祖时之事,与今不合矣。”
  朴丽娥以为自己说错话了,跪在下面刚想请罪,就听太子接着说道,“昔年汉高祖时,高祖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才请商山四皓为太子辅弼,高祖见之,道太子‘羽翼已成’,最终才不易太子。”
  太子笑了,“汉高祖出于草莽,岂知废嫡立庶之说?而如今,父皇英明,远胜汉高祖,于立储事上,又岂能被后宫、隐士左右?”
  朴丽娥叩首,道,“奴婢受教。”
  太子看了跪在下面的朴丽娥一会儿,突然靠近桌几,吹灭了那支点在棋盘旁的红烛,“你虽为新罗婢女,但是颇为好学,孤赐你《汉书》罢。读书养志、观史思今,既然心慕汉学,则得精通汉史。”
  朴丽娥知道太子这是接纳她了,她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谨领训。”
  ————————————————
  ————————————————
  1棋待诏的设立,始于唐朝。翰林院设置“棋待诏”这样的官职,用以招揽国内(甚至包括国外)的围棋高手。
  棋待诏的设立可以分为形成期与固定期两个阶段。唐玄宗以前,棋手候命于翰林院,等待天子宣召,并无官称。
  玄宗时才正式定为官职,即“棋待诏”。这种官职没有品秩,属于使职差遣之类,在翰林院中的地位比较低微。
  但是东宫这个系统一般是仿照外朝设立的,所以东宫里面应该有棋待诏。
  关于棋博士,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载: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
  2张籍《美人宫棋》: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
  所以太子这是夸朴丽娥长得好看,朴丽娥没听懂=_=
  3《新唐书·东夷传》上说,由于新罗“国人善棋”,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廷派围棋国手、府兵曹参军杨季鹰充当使节赴新罗,令朝鲜半岛的围棋高手甘拜下风,新罗朝廷为此“厚遗使者金宝”,可见围棋在朝鲜是非常受重视的。
  4朴这个姓,到现在的韩国也是属于大姓。
  新罗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
  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
  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侵夺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属于中国后为高句丽(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夺取的的汉乐浪、带方故地(当时唐军主力用于其他地区,后来新罗向唐朝请罪并且称臣,唐朝不再追究),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
  9世纪末期,统一新罗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所以新罗应该说现在已经灭国了,呃。
  5围棋对局时,为了决定对局双方谁执黑,需要猜子,也叫猜先。
  先由高段者握定若干白子,但不出示。
  低段者出示一颗黑子,表示“奇数则己方执黑,反之执白”,
  出示两颗黑子则表示“偶数则己方执黑,反之执白”。
  待低段者选定后,高段者公示手握白子之数,先后手自然确定。
  所以太子应该先握白子,是因为默认太子棋技比较高的意思。
  6“座子制”在现代围棋里面这个规则已经废除了,其实按照真正的古代围棋,应该是有座子制,然后是白棋先下。
  现代的围棋对局,在开局之前棋盘上是不能摆棋子的,也就是通常说的空盘开枰。
  而古代的座子制就是开局之前,双方要先在棋盘斜对角的星位上各摆放二颗棋子,在确定了黑白双方各占据两个角部的星位之后,才开始轮流下子,行棋的次序是白先黑后。
  开局之前事先摆在棋盘上的四颗棋子就称之为“座子”也叫“势子”
  废除“座子制”的是日本,清末民初的时候,我们国家才开始渐渐变成“自由落子制”。
  虽然中国最早发明围棋,但是韩国日本现在水平都比中国选手高啊,悲伤。
  7《忘忧清乐集》薮集围棋理论著作三篇:张拟的《棋经十三篇》、刘仲甫的《棋诀》以及张靖的《论棋诀要杂说》;
  宋李逸民编辑。书名出自宋徽宗诗“忘忧清乐在枰棋”。
  忘忧清乐在枰棋,坐隐吴图悟道机。
  乌鹭悠闲飞河洛,木狐藏野烂柯溪。
  这首七绝诗意包含围棋的几种别称(忘忧、枰棋、坐隐、吴图、乌鹭、河洛、木野狐、烂柯)。
  8“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
  《汉书·张良传》: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不知所为,乃使建成侯吕择劫良为画计。
  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令太子为书,卑词安车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于是四人至……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
  '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竟不易太子“。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
  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开国重臣张良出面。
  吕释之对张良说:“您是皇上的亲信谋臣,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岂能高枕而卧?”
  张良推辞道:“当初皇上是由于数次处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况现在是皇上出于偏爱想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这种事情,就是有一百个张良出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吕释之恳求张良务必出个主意。
  张良不得已,只好说:“这种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难以奏效。我看不如这样吧!我知道有四个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罗致而又未能如愿的。这四个高人年事已高,因为听说皇上一向蔑视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汉臣。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们。如果请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书信,多带珠宝玉帛,配备舒适的车辆,派上能言善辩之人去诚恳聘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然后以贵宾之礼相待,让他们经常随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吕氏兄妹和太子当真把这四个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的老人请来了,把他们安顿在建成侯的府邸里。
  在一次宴会中,太子侍奉在侧,四个老人跟随在后。刘邦突然见那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衣冠奇特,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
  刘邦听了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呢?”
  四个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
  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
  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
  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大哭。
  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
  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其实后人有人认为,刘邦见到商山四皓就不改立太子,是因为这是吕后向他示威,“你请不来的人,我们能请到”。心里知道吕氏集团势力太大,才放弃改立戚夫人生的赵王的。
  其实皇帝立太子,母族真的还是蛮重要的,“母凭子贵”在帝王家也就是明朝推行“小户选秀”的时候有这种情况出现,反而“子凭母贵”的情况占大多数。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