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庶帝 / 第十二章 蕃奴出路

第十二章 蕃奴出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穆翰德沿着长长的宫道一路匆匆往回赶,他要赶回掖庭宫内去接一个训马的活。
  这个训马的活计来之不易,因为华傲使者来访,东郡与华傲要进行马球的友谊赛,才需要他这样蕃奴来训马。
  穆翰德想到这里就有点感概,一匹马的造化,最主要是来自于他的血统。
  就好比,穆翰德能接下这个训马的差事是由于他原来是华傲人,被认定为善于牧马、养马、训马,那些昆仑奴就是打破头也没有这个造化。
  这个差事可是个美差,东郡是主场比赛,赢面是远远大过善于骑马的华傲使者团的。
  赢了球,主子们一高兴,手一松就有大笔赏赐,毕竟在外国人面前,总要显示东郡的大方富足。
  说不准,有了机会就能在主子们面前露个脸,那就难得了。
  只不过,安懋吸取唐朝的教训,对蕃奴一向是不假辞色,甚至都没有宠幸过一个外国女奴。禁苑中虽养着几个阉割过的外国男宠,但是安懋对于男宠的态度,顶多是猎奇而已。
  私宠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军国大事上的重用了。东郡对胡人的政策可以说是很严苛了,通商、落户、长居都没有问题,但必须更改宗教习俗,只能信奉道教,尊重儒教。
  而且纳税也是一样不少纳,甚至比汉人纳得还多一些。像唐朝那样,粟特人利用汉蕃之别和汉人重农抑商,宁肯作附籍或者客籍,不成为编户,因而成为巨富的政策红利是一去不复返了。
  胡人致学入仕也非常困难,因为唐朝之后的汉人普遍的观点是,安史之乱是因为李林甫怕汉人大将立军功回朝廷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才重用政治上对他没有地位威胁以及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蕃将。
  这使得汉人王朝对胡人本来就不怎么高的玻璃天花板又低了一层。
  安懋这条路走不通,穆翰德只能往安懋的儿子们身上使劲儿。
  在这方面,穆翰德是有个励志偶像的,唐朝高丽奴王毛仲就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在东宫的时候就是养驼鹰马的,为李隆基平定了韦后、太平公主之乱,诛杀了萧至忠,后来就升为辅国大将军了。
  虽然王毛仲的结局也不怎么美好,但是这确实是唯一一条穆翰德的青云梯。
  所以华傲使者团一来,穆翰德毫不犹豫地贿赂了尚衣局的汉人管事,请求他帮助自己能去养马。
  其实当时内侍省已经下了命令,要求各局搜集会养马的蕃奴去掖庭宫养马,但是怕就怕小鬼难缠,尚衣局的管事拿了过路的钱,很快就把穆翰德的名字报到了内侍省。
  穆翰德本来是去内侍省报到的,刚巧碰上徐宁从山池院走来,说四皇子想召见一个华傲蕃奴去问话,穆翰德立刻就应了声。
  穆翰德虽然在尚衣局是个洗衣服的,但是进宫一年不到就碰上巫蛊之祸,这心理阴影还是不小的。
  穆翰德能侥幸逃过巫蛊之祸可不是因为他当时才不到七岁,而是他当时连汉语官话都不会讲,想构陷他参与魇咒太子、太皇太后还是挺困难的。
  可他亲眼看见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内侍宫人,被拉走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连尸首都遍寻不见。
  这惨剧很快就把他想为家人被杀、为自己被阉复仇的心给吓没了。
  更加糟糕的是,安禄山、史思明、石敬瑭都是粟特人,粟特人的信仰非常多元,祆教、景教、佛教、摩尼教,都是粟特人的信仰。
  但是信仰大食教的木速蛮军征服了波斯萨珊王朝之后,导致波斯地区全部改信大食教。
  于是东郡王朝的汉人就把对华傲的敌对情绪,以及对唐朝的惋惜,转到了大食教以及木速蛮的头上。
  不过这种敌对也并不是毫无根据,有传闻华傲大汗臧尔溯的先祖就是征服波斯萨珊王朝木速蛮军中的一个分支,当年是因为打了败仗才逃到华傲边境成为众多游牧小国中的一个。
  对于穆翰德而言,汉人方面,安禄山、史思明、石敬瑭把他的上升通道给堵死了;而宫里其他蕃奴和穆翰德也算是有世仇的,因为粟特人康艳典、石万年、何伏帝是丝绸之路上有名的大商人,而他们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拐卖奴隶到Z国。
  因此穆翰德在宫里是孤立无援,处境十分尴尬,汉人那边看轻他,其他蕃奴又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因此,他除了努力学习汉文化,找机会效忠于安懋的某一个儿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出路。
  毕竟,他可不想在尚衣局洗一辈子的衣服。
  他应了徐宁的机会,却好像没有接住这个橄榄枝,穆翰德又回想了一遍他和四皇子的对话,虽然他不敢抬头,见不着王杰的神情,但他能感觉到,王杰对他并不怎么待见。
  穆翰德有些懊悔,但是他并没有泄气,因为已经有风声传出,太子会代表东郡和华傲比拼马球,只要没有意外,他就有可能在太子面前露个脸。
  能进东宫伺候,那可是内宫多少蕃奴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穆翰德这么想着,心里也就渐渐放下了四皇子的事情,迈着轻快的脚步,往内侍省赶去。
  而在山池院中的王杰,在心里感慨宗教对古代政治的重要性。
  他对明清两个朝代的感受微妙了起来。
  明代“片板不得下海”的政策,是为了打压元朝残留势力,还是为了防止百姓接触到道教以外其他宗教呢?
  利玛窦、汤若望能与中国官员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传播的教义却始终要迎合中国儒家学说。
  顺治帝出家是为了扭转清朝入关前喇嘛教对政权的干涉呢,还是为了打压汉族道教的影响?
  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鼓励藏传佛教,他接受西方来客的礼物和致意,但他本人包括他的儿子们都没有一个人受西方传教士影响改变宗教信仰。
  明清两个朝代的帝王们,是真的不知道西方的强大吗?他们是真的觉得Z国地大物博,才排斥西方带来的科技成果吗?
  还是,他们惧怕的是西方宗教对子民的影响呢?
  先是传播宗教,下一步就是思想入侵,最后就会威胁统治。
  王杰在心里告诉自己,宗教自由、人人平等这两个观念只能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体制下才能实现。
  虽然安懋对外族的手段着实残忍,但是这是控制古代封建社会人民思想的必要手段之一。
  王杰在心里这么安慰了自己一会儿,才渐渐平抚自己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对穆翰德的那一点复杂的同情与怜悯。
  ——————
  ——————
  安禄山译自“Rokh-shan”,意思和“思明”是一样的,很明显受拜火教影响。
  拜火教是中国叫法,也叫祆教,波斯语音译过来是琐罗亚斯德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基督教诞生之前,其实拜火教才是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宗教。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