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传说九族 / 第十一章 夜间的朝会

第十一章 夜间的朝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场朝会极为罕见,自从王族立国以来,从来没有晚上召集朝会的。即使当年与鬼族交战时,晚上遇到重大军情,王族也只是召集几位军政要臣去宫中和皇帝商议,从来没有在晚上召集如此规模的朝会。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虽然此次召集的很匆忙,但是王族的所有王公贵族们全部到齐。大家都知道,二皇子遇难了,皇帝心里必然又悲又怒,他此刻召集朝会必然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谁这时候不来,或者迟到,说不准皇帝就把心里的怒火洒向那个人头上,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随着皇帝走进大殿,数百人的殿里顿时鸦雀无声。
  皇帝俯视了一眼群臣,缓缓道:“各位想必也都知道良安遇难的消息,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要跟大家商量,我意已决,征王族全族兵马,南下征讨巫戎族!各位可有什么意见?”
  大军出征需要做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征的。此刻皇帝盛怒之下急着发兵,大多数人都觉得并不十分妥当,但是眼看皇帝正承受着丧子之痛,实在是不敢出面去劝。
  宰相严令权环顾左右:此时普通大臣不敢劝谏;长安今天悲伤过度,有些迟钝,也不适合说话;国师地位太高,一旦贸然开口被拒,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唯一能说话是三皇子永安,但永安今天自从进来以后就一直低着头,谁也不看,看样子也不打算去劝。
  无奈之下,严令权只能亲自出马,他上前一步道:“陛下,臣觉得此刻兴兵并不十分妥当,还请陛下三思。”
  “你有意见?”皇帝冷笑了一声:“有什么不妥的,说来听听?”
  “我们王族距离巫戎族有数千里之遥,中间隔着无数高山峡谷。此刻大军贸然南征,既无粮草辎重保重,也没有相应的作战准备,仓促行动只怕后果很难预料。”
  “很难预料?我告诉你,只要是战争,任何一场战争的结果都是难以预料的。这不能作为理由。还有其他人有意见的吗?”
  “不止如此”严令权见皇帝一意孤行,便硬着头皮又说道:“我们王族此前曾经和中原三大族有过军事约定,十个月后汇合四族军队,一起南下,臣觉得,这样虽然迟了几个月时间,但是可以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你说的这些,本王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皇帝居高临下俯视群臣,缓缓道:“但是现在看来,巫戎族的扩张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原先的想象。你们以为我仅仅因为良儿遭遇不测,就昏了头,一怒之下就要去拼命,是吗?”
  严令权在皇帝的逼视下咽了口吐沫,道:“臣不敢......”
  “不敢?你只是不敢说而已,心里只怕早就这么想了”皇帝冷笑了一声:“还有你们这些没说话的人,恐怕也都是这么想的。本王送你们两个字——幼稚!来人!”
  随着皇帝的命令,一名侍卫应声而出。
  “把狼族王子蓝镇写来的信念给他们听听。”
  “是!”侍卫从皇帝手中接过信,声如洪钟地念起来。
  长安和国师对望了一眼,都松了一口气,刚刚皇帝叫侍卫的时候,他们都生怕皇帝一怒之下拿严令权出气。
  蓝镇的信写的并不生动,却直击要害,信中写明:良安遇难的同时,狼王也重伤不起,狼族缺少了主心骨,巫戎族乘机起兵屡屡进攻狼族领地,狼族实力不足,被迫放弃了部分领地,集中兵力退守玉玄关,战情十分危险。因此,蓝镇恳请王族立即发兵南下增援,否则一旦玉玄关被巫戎族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待侍卫念完,皇帝长叹一声:“都听到了吧?狼族已经支撑不住了,再等下去,等到什么时候?等到巫戎族打垮了狼族?还是等巫戎族攻破玉玄关进入我中原?况且,如今他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伏击我王族皇子,简直嚣张至极!”皇帝说着狠狠地将杯子砸到地上,愤而起身道:“面对这样的挑衅,王族如果不尽快回击,我们中原第一大族的威信何在?!体统何在?!今后还如何号令中原各族?!”
  皇帝咆哮着,群臣哪里敢吱声。
  “父皇,”长安上前一步道:“既然父皇心意已决,自然一切听父皇的,不过王族现有的常备军兵力约三十万人,再除掉边疆的守备军,能够南下的军力最多不超过二十万人。而且即使这二十万人,由于战线过长,还需要留下大量军队保护后勤线,这样一来,最终能够在一线作战的士兵数量会远远少于巫戎族。”
  “巫戎族现有士兵多少?查清楚了吗?”
  “回禀父皇,清远城沦陷之前,墨白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据他估算,巫戎族目前拥有8个常备军团,每个军团拥有两到三万士兵不等,因此巫戎族的常备军兵力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再除掉守卫都城的御林军团和各地的驻守士兵,巫戎族能够在一线集中起来的士兵大约十五万人。不过......”
  “不过什么?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吞吞吐吐的。”
  “不过,巫戎族人口众多,又属于集权制国体,战时动员能力极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征招大量族民作为军用。”
  “他们当然可以,但是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吗?”皇帝似乎等这句话等了很久,长安一说出这句话,他立刻便接过话道:“我们王族人口之多,天下没有哪个族能够相比。如今族难当头,本王决定,征调各城城主的所有兵马一起南下,攻打巫戎族,诸位可有什么意见?”
  刚刚平静了一些的朝堂上仿佛又炸开了锅一般,大臣们被皇帝弄得有些晕头转向,按照王族的族规,各地的城主只负责向王庭上缴税银,而各城的兵马则由城主们自行招募、训练,相当于城主们的私人卫队,并不归王庭支配。如今皇帝一声令下就要调动各地城主的兵马,这是王族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议论了一番之后,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大殿右侧站着的几个城主身上。这几个城主是这几日恰好前来王庭议事的,不想就碰到了这种事情。商量了几句以后,由势力最大的尚云城城主文康出列,朗声道:“启禀陛下,王族遭遇如此急变,需要我们各城城主配合,本来我们都是责无旁贷,理应全力配合。不过当前的情况想必陛下和各位都有所了解,各城的兵马数量有限,既要还要保境安民,还要征缴税银,本来就有些紧张,如今如果尽数调走,恐怕......”文康瞥了一眼脸色越来越难看的皇帝,心里一横,咬牙道:“只怕各地不法之徒会乘势作乱,还请陛下三思。”
  “不法之徒,还乘势作乱?你说的是山里的强盗,还是牢里的囚犯?”见皇帝一语点破文康的狗屁逻辑,不少大臣们都抿嘴而笑。
  见此情形,几个城主面面相觑,但如果就此服软,则各城城主都要交出自己的兵权,今后就失去了一大重要的底气,实在是不甘心。东阳城主昌黎年轻气盛,愤而出列道:“陛下!王族有祖制,各城城主没有义务配合王庭的征兵命令,陛下如此越权,我们不服!”
  “服不服都得这么干,我是王族皇帝,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皇帝语气蛮横地说道:“即日起,各城城主务必在一个月内将所有兵马集中到王城,听候差遣。”
  “陛下公然违背祖制,臣无法服从!”昌黎激动地大声喊道。
  “怎么,你想公然抗命?!”皇帝脸色愈发阴沉。
  “陛下已经越权,臣不敢从命。”
  “如果本王一定要干呢?”
  “除非臣死了!”
  “你大胆!”皇帝咆哮道:“你敢对抗王命,你信不信本王现在就可以杀了你?!”
  随着皇帝的咆哮声,一队武装到牙齿的侍卫走进大殿,将昌黎团团围住,手中的剑戟闪烁着阴冷的寒光,只等着皇帝一声令下。
  昌黎年轻气盛,又自小养尊处优,何曾受过这种侮辱?一股血性冲上大脑,刷地拔出短刀,然后靠在殿内一根大柱上,随时准备与冲上来的侍卫搏斗。
  “且慢,”文康老成持重,在王族诸多城主中有很高的威望,眼看情况危急,他断喝一声,推开侍卫,走到昌黎身边,不由分说地夺过昌黎的短刀扔到地上,怒斥道:“昌黎,你是不是疯了?我们做臣子的,怎么能如此放肆?更何况陛下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我们王族的大局着想,亏你还是名门之后,老城主在世的时候没教导过你吗?!”见昌黎硬着脑袋想要反驳,文康悄悄向他递了个眼色。
  昌黎虽然暴躁,但并不笨,立刻意识到了文康的用意。这才渐渐平静下来。
  文康拉着昌黎一起跪下,向皇帝请罪:“陛下,昌黎年幼无知,还请陛下原谅。征讨巫戎族是国策,我们几个城主愿意交出兵权,支持王庭。但是有几件事情还是要向陛下说明,希望陛下谅解。”
  皇帝刚才一直紧紧握着拳头,心里也十分紧张,如果昌黎真的要硬拼,自己就在这大殿上杀了这几个城主,天下所有的城主都难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甚至会联合起兵叛乱,后果不堪设想。文康出面一调解,总算是避免了最坏的情况。皇帝稍稍缓了口气,问道:“有什么事,说吧。”
  “陛下,有两件事。第一,我们各城愿意支持朝廷南征,但是各城的守备确实需要人马,希望朝廷能够让我们留下三分之一的兵马作为守备之用。”
  “可以,第二呢?”皇帝的语气平静的出奇。
  “第二是将来大军班师回朝之后,王庭要将兵权交还给各城的城主,这毕竟是祖制所定,还请陛下体谅。”
  “这个是自然,我答应你们。”
  自此,朝堂上的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后面的朝会都围绕着一些细节进行讨论,直到深夜才结束。皇帝下令,由国师作为此次南征的主帅,全权负责所有战争事宜。王族上至王庭,下至各城,必须按照国师的调度,按时向前线输送兵员和粮草。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