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生活总是杂乱无章 / 第十一章 恶与善

第十一章 恶与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曾经有一个意思的讨论,就是关于人之初,到底是善还是恶的,讨论双方各执一词。结果发现好像并不存在绝对的情况,也就开始归结到了从小生长的环境之中。
  很多事实也证明,恶人也有做善事的时候,善人也有作恶多端的情况。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他一生之中,也会在不同的时期展现截然不同的行事作风。
  但是从结果上看,很多人最终都是良善的平凡人。因为人虽然会有行善或者作恶,但是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却始终是从善的。很多人即使有恶念,但是在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下而不敢轻举妄动,在旁人看来,他们便是善良的。所以,一个人的好坏或许无法单纯从表面和过往的情况来判断。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只要不作恶,都是善行。
  从小到大,人一生经历过什么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善恶观念。而如何引导众人行善不作恶,从来都是一个和谐社会必然要考虑的一件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事无论大小都不要去做,善事无论多不起眼,都可能聚点滴而成汪洋。
  我也曾想过,或许很多人经历了什么我们并不清楚,所以即便他们作恶多端,我们也无法确定他们是否有颗良善的心。或许我们连评价他们是否善恶的资格都没有。
  比如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出生在野人部落之中,平时靠着吃人过日子,突然有一天有人不想再吃人的时候,他就会成为异类被排挤,甚至被周围的野人给迫害致死。这种因周围环境的逼迫下而导致的悲剧有不少,只是这些悲剧很少出现在我们周围,或者隐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周围人群体作恶,哪能保证身处其中的人会安然无恙呢?所以作恶行为与其本身是否有心从善可能并不冲突,这可能与他们本人所生存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必然联系。
  同样,行善事也是如此,会在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之下促使一个人保持良好的心性,乐善好施。不过行善与作恶有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行善更仰仗人的主观意愿而非并强制性地逼着人非做不可。
  但还是有一些恶是虚无主义的恶,他们从来没有实际仰仗的东西,单纯靠着莫须有的怀疑揣测或者极端的思想而伤害他人或言语中伤他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恶或者纯粹的恶,就像邪教一样。而其他的恶,更像是迫于无奈或是本身的欲望太多。不管是贪腐还是谋财害命,都是一种欲望的疯狂。
  而善良在于,力所能及地主动帮助,或是在欲作恶的时候回头是岸。我们都该为此感谢他们还保有自己的良知和理性,他们都很善良。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的善总会多于恶的原因。因为大家都清楚,如果有机会,谁不愿好好做个好人,为他人树立好榜样呢?
  其实除了行善与不作恶之外,尽可能原谅被迫作恶的人,这也是行善的一种。罪恶并不深重还有转机的时候,如果及时改过自新,为什么不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呢?
  我们制定赏善罚恶的规则并不是为了镇压和制造更多的罪恶,而是在宽容地接纳我们自己的过错和拷问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知道,罪恶的根源极有可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我们营造的环境之中。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亲自为自己的过错做出反省抑或道歉。
  但是对于作恶之事,势必要罚,绝不纵容与包庇,否则便也是在作恶。有一个成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助纣为虐。。
  作恶之事本不该以年龄大小划分轻重量刑的标准,但出于人际关怀,社会才会给予减刑轻判,以便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年纪小并不能作为作恶事乱闯祸的免死金牌,倘若作恶多端并不知悔改,应该从重处罚的也轻饶不得。
  我们应该认清的一点是,有些权力并不是自己拥有的,而是其他人赋予你的,若不能好好珍惜,权力也有被剥夺的时候。毕竟权力本无善恶之分,而人却可以依靠这些权力行善或者作恶,归结到头还是人们自己的决定所导致的。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