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神话大泽乡 / 招贤又纳士 周文重做帅

招贤又纳士 周文重做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话说陈胜回到议事厅,叫卫兵马上叫各县张贴告示,征召天下有才之士入伍。卫兵立马带着陈胜的旨意奔马四处,到已经占领的各县传达陈王的指令,让各县推举有才之士入伍。
  话说旧朝有个贤士,家住上蔡,曾经担任过房君,专门管理房舍和人口统计的事务,人们称他为房君蔡赐。此人文涛武略,虽然没有葛婴那样的武功,但是学识却比葛婴还要让人赞赏,为人谦和有礼,忠心不二。因为秦统一六国后便隐姓埋名,带着小童游历中原。正好在苦县看到县令张贴的陈胜的招收贤士的公告,常与他往来的一个道友常劝说蔡赐道:“如今天下纷乱,房君为何不趁此机会流芳百世呢?”蔡赐被他劝得多了,便也萌生出入伍的念头。于是便把自己的名帖拜送到县令府上,苦县县令一看时蔡赐,忙雇了车马载着蔡赐送到陈县来面见陈胜。陈胜听闻是房君蔡赐已到城外,于是便备了车马要亲自出城迎接。陈胜、董茹、孔鲋的车子早早就在城门外等候房君蔡赐的到来。
  只见城外的官道上一辆马车过来,缓缓停在陈胜等人的车队面前。下来一个老者,只见老者慈眉善目,一头白鬓,白髯至腹,他身穿普通的文人墨客衣服,但是却身背弓箭,倒显得不伦不类,此人正是蔡赐。陈胜走上前施礼道:“恭候蔡大人多时了。”蔡赐微笑还礼道:“何德何能,劳烦大王亲自出来迎接。”董茹也上来道:“请蔡大人进城吧。有了蔡大人辅佐,相信我张楚一定可以恢复楚国。”蔡赐还礼笑道:“想必这位就是雪花公主了。”陈胜道:“正是我妹妹。”蔡赐道:“一国欲富欲繁,贵在体制健全,家和人兴。张楚国建国虽短,却有大王这样的敢为人先,公主这样的博怜天下,真是难能可贵,秦朝必亡。”陈胜笑道:“蔡大人说笑了。来我们进城再议。”于是陈胜等人迎接蔡赐进入城中,叫人安排好蔡赐的府邸,加封蔡赐为殿前右丞相。
  议事厅上,陈胜把四路大军攻占了城池,为了不使再次丢失,把留守陈县军中的所有大将小将都已经派了出去驻守各地的城池,目前宫中无可用之将的事情说了一遍。蔡赐听完,略一思索道:“大王,我向您推荐两个人。”
  陈胜喜道:“何人?”
  蔡赐道:“大将军周文、张贺。”
  陈胜道:“大将军周文,也就是以前我爹的头领?”
  蔡赐点头道:“项燕军败后,他一直在附近隐居。张贺是此地的一个山寨头领,自封为将军。此人甚为耿直,忠心,从不欺负百姓,专门劫掠秦军过路的钱粮,所以秦军也常来追绞他,但是自从大王收复此地之后,他就没事儿可做了。张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可以写一封书信召这两位贤才来为将军所用。”
  陈胜喜道:“如此甚好。”
  于是蔡赐修了书简,让士兵送往隐居的周文、张贺处。周文隐居在山中,这日在路边砍柴看到一个背上插着张楚旗的送信士兵骑着马沿着山路上来。这个士兵看看这山路崎岖,毫无人烟,到哪里寻找这个周文呢,正独自嘀咕,看到路旁竟然有一老头在砍柴。便拱手拜道:“老人家,你是否知道这山中有个叫周文的大将军?”话刚说完,只见这个老头支起身子,头转过来,眼中一道寒光逼人,道:“你找周文有何事吗?”这个士兵常跑战场,看到这道目光非同一般,只有将士之风范才有,便心中隐隐知道了几分,立马下马跪倒道:“小人奉陈王、蔡赐大人之命,请周将军出山助我张楚。这里有蔡赐大人的书简。”说完呈出蔡赐的书简。
  再说到张贺,整日闷在山寨中,因为陈胜已经把土地分给百姓,所以百姓都有土地可以耕种,山寨中的兄弟大部分都请求回去种田了,就算不种田的有些也请求去加入大楚军,张贺是个明白人,兄弟要走绝不强留。所以到最后,就剩下自己加上三五个小喽啰独自守着这偌大的山头,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现在看到陈王亲自派人来请求自己过去担任将军,自然也是满心欢喜。张贺对送信来的士兵道:“你回去告诉陈王,我明天就下山去陈县报到。”
  第二天,周文、张贺果然如约而至,二人在城门外相遇,互相看见对方身材魁梧,面羽不凡,拳脚间透着硬气,便知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所谓英雄相惜,周文、张贺互相通报了各自的姓名,都言早有耳闻,如今一见,甚是仰慕,寒暄过后二人一同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城中来,一老一少,行走在陈县城中的街上,来到了陈王府大门外,下得马来静候。早有卫兵进去通报陈王。陈胜带着蔡赐、孔鲋、赵强等一班大臣出来相迎。周文、张贺看见陈胜带着大臣出来,便跪倒在地参拜:“拜见陈王!”陈胜远远就疾步走过去伸手扶起,激动的道:“总算把两位将军给盼来了,快快请上殿去再说话。”于是拉着周文、张贺的手进入大殿中来。招呼李莲等太监端来茶水果品摆在低案上,各人各自入席,互相通报姓名。
  周文道:“陈王,我与令尊大人曾经一起共事于项燕将军旗下。令尊大人为了救吴广都尉的父亲,在乱军之中身重数刀。此等英雄当真是天下不可多得。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如今陈王带领义军,推翻暴秦,恢复楚国,当真是名留青史之举。我周文愿意用这剩下不多的时日,追随陈王,为恢复楚国贡献自己的生命。”
  陈胜听得甚喜,道:“周文将军对出国的衷心当真是天地可鉴。来,一起饮了此杯。”说完,和众人一起端起酒杯喝光。
  蔡赐起身对张贺笑道:“久闻张贺将军带领一帮人劫富济贫,想必也是嫉恶如仇,敢为百姓出头的人。”
  张贺起身笑道:“蔡丞相过奖了,山野村夫一个,带领几个弟兄拦路抢劫,打家劫舍而已。”
  蔡赐道:“张贺将军真是谦虚。张贺将军武艺高强,附近的百姓对张贺将军劫富济贫的行为深有口碑,这是众人皆知的。”说完转而对陈胜说道:“大王,我看加封周文、张贺为将军,即刻起为大王效命如何。”
  陈胜喜道:“周文将军已经表态允许,不知张贺将军意下如何。”
  张贺起身拱手道:“大王,张贺一山野村夫,蒙大王宠爱,加封将军,必当誓死追随。”
  陈胜甚喜道:“如此最好。周文、张贺即刻加封为一品将军。”
  蔡赐起身向周文、张贺两人贺喜,转而对陈胜建议道:“如今吴都尉的大军久攻荥阳不下,依我之见,应该即刻派周文带领大军直逼咸阳,咸阳告急,荥阳可破。”
  陈胜略一思索,想起周文曾经也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人,应该知道这么做合不合适,便问道:“周文将军意下如何?”
  周文拱手道:“属下寸功未立,远领军前往。”
  陈胜大喜道:“甚好。如此便调拨4万军马让周文将军率领,直逼咸阳。张贺将军就留守军中,作为都城的御用守将,保护都城的一方的平安。”
  众人在下面一齐拜道:“大王圣明!”
  话说到武臣率领张耳陈余大军北征赵地,渡过白马津,越过黄河,每到一地,武臣就到各乡去游说,“秦国的乱政酷刑残害天下百姓,已经几十年了。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按人头收缴谷物,用簸箕收敛,用来供给军费开支,财尽力竭,民不聊生。加上严重的苛法酷刑,致使天下的父父子子不得安宁。陈王振臂而起,首先倡导天下,在楚地称王,纵横两千里,没有不响应的,家家义愤填膺,人人斗志旺盛,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县里杀了他们的县令县丞,郡里杀了他们的郡守郡尉。如今已经建立了大楚国,在陈地称王,派吴广、周文率领百万大军向西攻击秦军。在这时不成就封侯大业的,不是人中的豪杰。请诸位互相筹划一番!天下所有的人一致认为苦于秦国的****时间太长久了。凭着普天下的力量攻打无道昏君,报父兄的怨仇,而完成割据土地的大业,这是有志之士不可错过的时机啊。”这一番话说得围观群众哥哥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各路英雄和豪杰都觉得说得很对,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大楚军。赵地百姓一听说原赵国的名人张耳陈余都在辅佐大楚军,于是也纷纷表示要加入。于是武臣收编军队,扩大队伍,一下子就扩充道十几万人的军队。
  张耳陈余看着军队一下子壮大起来,想到单靠这样的一个出征将军的名号很难号令这么多的人,于是张耳建议道:“将军,我们的军队扩充道十几万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将军所辖的编制了。如今陈王做了大王,您应该采用个别的名号才能更好的编制军队,方便管理啊。”
  武臣道:“也好,重整编制,可以让更多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
  陈余道:“不如将军自立为武信君,如何?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军队。”
  武臣喜道:“甚好。”于是,武臣便自立为大楚北征武信君,各将领依次各升一级,不少有才能的贤人良将得到了提拔。
  武臣自立武信君以后,便让手下的将领一鼓作气,一连攻克了赵地十几座城池,传达大楚军的税收政策和铲除暴秦的决心,赵地百姓无不欢喜。败逃的秦军纷纷投靠一些坚守比较牢固的城池,不敢出战,死守以待救兵。一些城池的秦军军官见农民起义军如此厉害,便望风而降。声势浩大,就只有范阳城市目前急需攻克的了,可是范阳守丞就是不肯投降,城中百姓纷纷咬牙切齿,对范阳府令不肯降的做法很不满意。武臣便带领大军朝着范阳城方向而来。
  范阳有一术士,名为蒯通,此人生性喜欢占卜,又不会溜须拍马,但是是个大胆有心智的正直人。蒯通听说张耳陈余效命于武信君手下,便想:武信君有良才辅佐,范阳城百姓也该是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时候了。
  于是蒯通便拜见了范阳府令,要求一定要亲自面见府令。大厅之上,府令问道:“蒯通,你为何一定要亲自面见我?”
  蒯通对范阳令说道:“我私下听说您将要死了,所以前来表示哀悼慰问。虽然如此,但是还要恭贺您因为有了我蒯通而能获得复生。“
  范阳令说:“为什么对我哀悼慰问?“
  蒯通回答说:“秦国的法律非常严酷,您做了十年的范阳县令,杀死多少父老,造成多少孤儿寡母,砍断人家脚的,在人家脸上刺字的,数也数不清。然而慈祥的父辈孝顺的子女没有人敢把刀子插入您肚子里的原因,是害怕秦国的酷法罢了。如今天下大乱。秦国的法令不能施行了,然而,那些慈父孝子就会把利刃插进您肚子而成就他们的名声,这就是我来哀悼慰问您的原因啊。如今,各路诸侯都背叛了秦廷,武信君的人马即将到来,您却要死守范阳,年轻的人都争先要杀死您,投奔武信君。您应该迫不及待地派我去面见武信君,可以转祸为福就在而今了。“
  范阳府令一听,思索着这说的也是对的,如今外面各个城池纷纷望风而降,范阳城眼下就是被攻占的下一个目标,不投降又能怎么样呢。
  范阳令于是就派蒯通去见武信君。
  随着卫兵进入府邸,在大殿上见到武信君,蒯通说:“您一定要打了胜仗而后夺取土地,攻破了守敌然后占领城池,我私下认为错了。您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不去攻打而使城邑降服,不通过战斗而夺取土地,只要发出征召文告就让您平定广阔的土地,可以吗?“
  武信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蒯通回答说:“如今范阳令应当整顿他的人马用来坚守抵抗,可是他胆小怕死,贪恋财富而爱慕尊贵,所以他本打算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来投降,又害怕您认为他是秦国任命的官吏,像以前被攻克的十座城池的官吏一样被杀死。可是,如今范阳城里的年轻人也正想杀掉他,自己据守城池来抵抗您。您为什么不把侯印让我带去,委任范阳令,范阳令就会把城池献给您,年轻人也不敢杀他们的县令了。让范阳令坐着彩饰豪华的车子,奔驰在燕国、赵国的郊野。燕国、赵国郊野的人们看见他,都会说这就是范阳令,他是率先投降的啊,马上就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了,燕、赵的城池就可以不用攻打而投降了。这就是我说的传檄而平定广阔土地的计策。“
  武信君觉得有理,便听从了他的计策,派遣蒯通赐给范阳令侯印。赵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不战而降的有三十余座城池。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