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我为王 / 第54章 哭都来不及

第54章 哭都来不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桩亲事就这么定了。
  皇家如此给面子,李重进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事实上,骨子里他也动了答允的心思,当个国丈,没什么不好的?
  天子一诺千金,赵匡胤总不能悔婚吧?
  如此一来,李重赞却有些着急了,在他看来不管是封爵,还是定亲,只不过是赵家的缓兵之计罢了。
  等到赵匡胤准备妥当,不定会磨刀霍霍的。最不济,李家也得放弃一切权势,从此做个徒有虚名的富家翁。
  李重赞,不甘心!
  奈何赵光美能够替侄子求亲,他却不能为侄女拒婚,只能另想他法。
  “可惜啊,皇长子年岁还小,否则便能早些喝喜酒了。”
  赵光美笑道:“左右不过几年功夫,待德昭成年,便及早完婚。”
  “也是!”
  李重赞点点头,笑道:“想必三殿下的喜酒,不远了吧?”
  “这个嘛……婚姻大事,还得母后与皇兄做主。”
  “三殿下对张三娘子尚未定亲啊?我还道……”
  李重赞佯作惊讶,旋即道:“不过听闻陈桥兵……之夜,三殿下与张三娘子患难与共,几番峰回路转,生死与共,想必早已结下深情吧?”
  赵光美微微蹙眉,倒不是恼怒李重赞的调侃,而是他话里话外透出的意味。
  他与张含灵在陈桥兵变之夜的往来作为,也就从定力院到仁和门,再到皇宫,知晓的人不算多。
  那么,李重赞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显而易见,东京城里有人与李重进兄弟暗通消息,甚至是有所勾结。
  赵光美不露声色,淡定道:“陈桥之夜,我奉母后前往定力院上香礼佛,恰好遇上张老夫人和张三娘子等人。
  不过是寻常偶遇,有缘相识罢了,哪里有什么惊心动魄可言,李将军从何处听闻?”
  李重赞并未回答,也并不想得到回答,好像只是为了验证,或者间接示威。
  “道听途说而已……三殿下,官家将来会南征一统天下吗?”
  话锋一转,又一个尖锐的问题迎面而来,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里。
  这是专门问给李重进,尤其是唐国人听的。如果赵匡胤有意一统天下,那么早晚会对唐国动手,考虑到自身安危,唐国便不得不认真考虑和淮南合作。
  倘若赵光美否认?别人信不信且另说,首先岂非说明赵匡胸无大志?这样一个君王,又有何可惧呢?
  既是陷阱,当然不能跳进去。
  赵光美环顾众人,沉吟道:“朝廷大政方针,岂是我一个少年郎可以置喙的,光美年少无知,又岂敢擅自揣测皇兄的心思。”
  一句话,你问错对象了。
  李重赞讪讪道:“哼哼,原以为官家与三殿下手足情深,会说与三殿下知晓。”
  “军国大事,皇兄岂会轻易与人言?”
  赵光美笑道:“不过,皇兄曾言:人生在世,好男儿当胸有大志,却不可好高骛远,要仰望星空,却也需脚踏实地。
  古往今来,于君王而言,开疆拓土之君乃是楷模榜样,守成之主亦有可取之处。大宋立国之初,着重处置的是李筠那等乱臣贼子,至于对外嘛……自然是睦邻友好为先。”
  旁人先不说,李处耘听在耳中暗暗点头,这番话多半不是赵匡胤所言,而是赵光美“信口开河”,不过恰到好处。
  有安抚,有敲打,亦有威慑。
  大宋立国之初,肯定是以稳定朝政为主,平定内乱为先,不会轻易对外,不过将来就说不好了。
  至于赵匡胤到底是守成之主,还是雄才之君,答案得交给时间和局势去决断。
  就在众人思量之际,赵光美又补充一句:“对了,皇兄还曾说过一句话——’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李重进心头一震,若有所思。
  李重赞握紧了拳头,眼神有些挣扎。
  冯延鲁捋了捋胡须,仿佛老僧入定。
  钟谟则眯起了眼睛,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处耘与老耿脸上洋溢着淡淡微笑,坐在一旁的翟守珣则是震惊之后,暗暗点头,一时间宴会一片沉默。
  ……
  宴会结束了,所有人都走了。
  厅堂之上,李重进握着那块丹书铁券,有些出神。耳边依旧回荡着赵光美临走前的话,司天监正在查看吉日,会挑选个黄道吉日将赵德昭的庚帖送来,换过庚帖,签订婚书,这门亲事就算正式定了。
  李重赞看在眼里,不免有些焦急:“大兄,你不会真的相信了赵家兄弟的屁话吧?”
  “赵光美所言并非全无道理,纵然赵匡胤并非真心实意,但结果……似乎也没有坏到哪里去?”
  显然,李重进有些动心了。
  “大兄不可轻信啊,赵匡胤怎么可能放心我们兄弟呢?这些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天子金口玉言,何况还有婚书庚帖……”
  “赵德昭只有十一岁,婚事拖个三年五载不成问题,届时随便找个借口便可悔婚。”
  “天子一诺,岂能出尔反尔?国公、重赞将军,恐怕多虑了。”
  翟守珣不失时机地出面:“就算赵匡胤不顾及名声,也要考虑实际,陈桥兵变距今不过半年,朝政不稳,他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对外?
  先前李筠之乱,他为立威不得不御驾亲征,战事虽胜,但粮草损耗甚巨,东京也状况百出,眼下他是无力南顾的。”
  “还说呢?若是李筠起兵之时,我们跟着响应,南北夹击,恐怕赵匡胤早就……”
  李重赞没好气道:“眼下李筠败了,但他赵匡胤亦有损伤,也是个好机会。否则……等他喘过气来,我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国公不可轻举妄动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潞州之战,虽然耗费粮草,但宋庭实力犹在,凯旋而归的赵匡胤风头正劲,宋军亦士气高昂,轻易不可掠其锋芒。”
  翟守珣道:“我淮南虽然富庶,但到底兵马有限,单枪匹马,独木难支。何况赵匡胤封爵联姻,厚待国公……若再动兵,恐遭天下非议。”
  “非议?不过是些酸腐之言吧,这年头……成者王侯败者寇,其他的重要吗?”
  李重赞,满不在乎道:“至于封爵联姻……大兄不妨考虑考虑钟谟的建议?”
  李重进迟疑道:“今日已经答允赵光美,岂可一女二嫁?”
  “这不还没换过更帖嘛,借口八字不合推掉便是……唐国李从善,也是不错的良配。”
  “李从善乃是老七……并非储君之选……”
  “大兄!”
  翟守珣不由吃了一惊,原来唐国也在与李重进商谈联姻之事。幸好三殿下……或者说赵官家及时神来之笔啊!
  “国公,小娘子究竟是母仪天下还是为王妃,此时或许言之过早,要紧的是考虑当下。有道是无利不起早,唐国岂肯真心实意帮我们?就算唐国鼎力相助,试探国公,敢全部接受吗?”
  翟守珣反问一句,说道:“引狼入室,与虎谋皮啊,别到时候我们替唐国人做了急先锋,替死鬼……反过来还可能遭其毒手,实在不值当。”
  “大不了向唐国称臣便是……”
  “从宋臣到唐臣,既然都是称臣,何必多此一举呢?别忘了,国公乃周太祖懿亲,或有理由反宋,却无理由投唐啊!
  若是两面三刀,天下人会怎么看?后世史笔又会怎么写?难道国公想步吕奉先的后尘吗?”
  “你……大胆!”
  李重赞几乎是拍案而起,吕布被人称作“三姓家奴”,翟守珣当真有些太过分了。
  “属下是斗胆了,却是句句肺腑之言。赵匡胤此番肯派亲兄弟前来,足可见其诚意,国公万万慎重,稍有不慎,就会被遭天下非议,甚至万劫不复。”
  翟守珣是当真卖力,虽然已经算是完成任务,但谁不想多立点功劳,在新主面前表功呢?
  “哼哼,你们这些歌读书人,整天什么名誉大义,拖拖拉拉,结果呢?良机尽失……”
  骂完翟守珣,见兄长李重进仍旧犹豫不决,李重赞没好气道:“眼下分明是个好机会,有什么好等的?难道非要被赵家兄弟算计?
  难不成非要等到刀驾颈上,才追悔莫及?别傻了,哭都来不及。”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