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我为王 / 第45章 走不掉的肖公子

第45章 走不掉的肖公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钟谟来了。
  金陵距离扬州不远,往来迅速。
  得到消息之后,唐国以为兹事体大,不敢怠慢,尚书令钟谟亲自过江而来,可谓十分重视。
  李重进名义上视察防务在外,故而派了兄弟李重赞与长史翟守珣一并前往码头迎接。
  钟谟不曾停留,径直往驿馆而去,要见当事人冯延鲁。
  这一遭,李重赞没有阻止,任由钟谟前往。
  “叔文,官家派我前来,想必你省得轻重。”
  “有劳仲益兄走一遭了。”
  见面之后,没有多余的寒暄,两位唐国重臣表字相称,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所以究竟是怎么回事?”
  “子虚乌有,纯属构陷。”
  没做过的事情自然不能承认,冯延鲁云淡风轻地否认。
  “那你此去汴梁,宋较周如何?赵匡胤比之柴荣如何?”
  “宋承周祚,一切如常……赵匡胤之胸怀志向不弱于柴荣。”
  听到冯延鲁这样的回答,钟谟不由眯起的眼睛,神色多了几分凝重。
  “听闻宋国境内,不服赵氏者众多,赵匡胤能否坐稳江山?”
  “我以为,不难!”
  冯延鲁道:“或有人不心服口服,但真正起兵的只有潞州李筠一人,眼下已是秋后之蝗。
  长安袁彦原本也有心思,不过潘美单骑入城,便再无声息。
  如此可见,沙场战功赫赫的赵匡胤威望不输柴荣,其麾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君臣一心,赵氏有龙兴之兆。”
  “哦?叔文一向有识人之明,看来对赵氏颇为青睐啊!”
  冯延鲁笑道:“哪里,不过是以才貌气度暗自揣度罢了。不过赵氏兄弟,确实非凡,赵匡胤便不说了,便是他那二弟赵光义,也是龙姿凤表,器宇不凡。
  老三赵匡胤我虽未见过,却听过他的事迹,小小年纪,将东京权贵,士绅商贾治的服服帖帖。
  听闻,陈桥兵变之夜,此子也大有作为,赵氏三兄弟,尽皆不凡,此乃兴旺之兆头。”
  “是吗?果真如此?”
  钟谟将信将疑:“听说赵光美就在扬州,我倒是要见见,看看到底如何不凡,能得叔文兄如此赞誉。”
  “赵光美就在隔壁……或是直接拜会,或者明日宴会之上,仲益兄都能见到。”
  冯延鲁苦笑道:“说实话,我也想一睹这位三殿下的风采呢!莫名行刺之罪背负多时,却连正主都不曾见过,可笑可叹。”
  钟谟淡淡道:“要杀一个人,见没见过并不重要,认不认识也不重要。”
  “仲益兄何出此言?”冯延鲁隐约觉得有些古怪,钟谟似乎话里有话:“莫不是怀疑我真的对赵光美动手了?”
  “叔文莫急,且听我说。”
  钟谟一边安抚冯延鲁,一边叹道:“此事并不单纯,倘若单单只是刺客死在你船上,死无对证,倒也不打紧。”
  冯延鲁反问道:“所以呢?当初我便说了,肯定会有更多证据,证明刺客与唐国有关,以为佐证,可是这能说明什么呢?”
  “不是有关,而是本就是唐国人。”
  “那又如何?唐国百姓千万,被人收买几个又有什么奇怪的?”
  “不,他们……”
  瞧见钟谟凝重的神色,冯延鲁不由皱起眉头,察觉此事似乎非同寻常。
  “何人?”
  钟谟低声道:“这些刺客全都来自润州,也在扬州待过,皆是军中悍卒。”
  “润州?”
  冯延鲁似乎想起什么,不由瞪大眼睛,诧然道:“难道是……”
  钟谟轻轻点头:“没错,正是昔日的东都侍卫。”
  昔年江北(淮南)十四州仍属于南唐时,曾经以扬州作为唐国东都,东都侍卫顾名思义,护卫的正是当初留守东都的唐国要员。
  不是别人,正是唐国官家李璟的长子——李弘冀。
  后来淮南十四州陷落,为后周所得,唐军败退江南,李弘冀移驻润州。
  吴越一路趁火打劫,大军西进,润州首当其冲。
  李弘冀死守润州,以东都侍卫为骨干,率部身先士卒,死守润州,大破吴越,因而一战成名。
  东都侍卫,也成为唐国精锐的代名词。
  而今他们出现在淮南,行刺赵光美,儿子背着主谋的黑锅。
  稍微的震惊之后,冯延鲁便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为何钟谟会亲自北上,未必是与李重进谈判,很可能是为自己,为东都侍卫而来。
  这群人,对于唐国而言太敏感了。
  因为李弘冀,唐国曾经的太子,是一个让江南朝野犯忌讳的人。
  事情要从早年唐国立储说起,中主李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有儿子,且不止一个的情况下,却在父亲灵前立誓,宣称皇位要兄终弟及。
  果不其然,后来弟弟晋王李景遂就被册封为皇太弟。
  此举,自然也就惹起了其长子李弘冀大为不满。
  不得不说,李弘冀是个人才,虽然为人有些严苛猜忌,但性情果毅,颇有军事才能。
  吴越进犯,率东都侍卫一战成名。后来又率军远征南汉,大获全胜,朝野称颂。威望与日俱增,对皇位自然也就越发渴望,而面前偏偏有叔叔李景遂这个绊脚石。
  唐国因此爆发了一场储位之争,叔侄明争暗斗,朝臣们也各怀心思,一度风起云涌。
  几番交手之后,李景遂也算识趣,见李弘冀威望甚高,颇得人心,自己不是对手,便主动请辞皇太弟。
  不久之后,李弘冀便被立为皇太子,可是不知怎地,他对叔叔李景遂多有猜忌,为了以防万一竟派人将之鸩杀。
  此等不孝狂悖之举,惹得李璟勃然大怒,随即废掉了李弘冀的太子之位,并且将其幽居,不久之后便一命呜呼。
  大抵牵涉皇室丑闻,唐国朝廷对外的说法冠冕堂皇,民间则是众说纷纭,辛秘传闻颇多。
  比如李弘冀是被叔父李景遂的鬼魂掐死,也有说是他在征战之中嗜杀成性,将士冤魂索命;甚至还有人说,李弘冀是假死,已经逃出躲藏在外……
  有些传言是明显信口开河,有些则是捕风捉影,有些是夸大其词……总而言之,无风不起浪……
  而今,李弘冀最亲信,或被取缔,或改编,或流散的东都侍卫突然还魂扬州,还有重臣牵连其中,且涉及重大邦交之事。
  唐国朝野,尤其是国主李璟岂能安心,高度重视,委派重臣前来也在情理之中。
  冯延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麻烦之中。
  不仅要解除行刺赵光美的嫌疑,还要撇清与东都侍卫的关系,否则,金陵他恐怕是回不去了。
  不过思来想去,刺客是因行刺而初现。
  倘若能够证明自己并未行刺,后面的问题是否可以迎刃而解呢?
  本来只需坐等,看他们诬陷自己的闹剧;如今形势所迫,却不得不尽快,想办法自证清白。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关键人物——赵光美。
  送走钟谟,看向隔壁宋国人居住的院落,冯延鲁的心情有些复杂。
  正在此时,管家匆匆而来:“尚书,那位走不掉的肖公子声称有急事,在门外求见!”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