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异灵圣灾 / 注一:年号世系

注一:年号世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华帝国,至中宗文皇帝太业改制为止,共历经十二王朝一万零八十五年。
  分别为:
  第一王朝,共一百五十八年,历七帝;
  第二王朝(韩郡王系),共二百九十七年,历十五帝;
  第三王朝(英郡王系),共八百零四年,历二十七帝;
  第四王朝(燕郡王系),共一千一百六十年,历三十四帝;
  第五王朝(吴郡王系),共一千二百一十八年,历四十三帝;
  第六王朝(宁郡王系),共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历六十帝;
  第七王朝(景郡王系),共两千一百二十二年,历六十六帝;
  第八王朝(梁郡王系),共六百三十年,历二十四帝;
  第九王朝(秦郡王系),共二百三十三年,历八帝;
  第十王朝(代郡王系),共四百八十年,历十八帝;
  第十一王朝(晋郡王系),共七百五十五年,历二十六帝;
  第十二王朝(卫郡王系),共三百四十八年,历十七帝;
  第十三王朝(夏王系),至《异灵圣灾》之“今”。
  诸王朝皇帝世系
  依华帝国皇位继承法,新帝继位须有帝号,乃先帝取一字与新帝名中一字相合,其次由新帝定年号,帝崩后有谥号、庙号,但华帝国庙号严格遵循“功齐先祖”之标准,不及者则不可独享宗庙牌位,亦不可有庙号。故以下世系,依次以庙号(某祖或某宗)、谥号、帝号、年号、年号使用时间为内容。
  华有南北两大领郡亲王,世袭罔替,执掌行在、内行省兵力,先皇遗诏一式三份,同送宗令寺、南郡亲王、北郡亲王,新皇继位时,应三份一致。否则,两大领郡亲王有权起兵维系皇统,役称“清君正伐”。皇系绝嗣,应由两大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于近支皇族中遴取新君以立,大宗随之更迭。
  如下:
  一、第一王朝,共一百五十八年,历七帝
  1、圣祖景皇帝·祈桓·太初十年·更始十三年
  2、康帝·煜祯·天鼎四十七年
  3、羲帝·宣直·元封二十三年
  4、愍帝·洛遥·后元三十五年
  5、顷帝·祁英·竟宁十二年
  6、悼帝·厚聪·元康六年·地节七年
  7、哀帝·慈镇·平宁五年(失去对幽都控制)
  (无子,宗室大宗绝嗣)
  二、第二王朝(韩郡王系),共二百九十七年,历十五帝
  (南北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依圣祖景皇帝遗诏,于近支皇族宗室中取韩郡王华隆耆为新皇,是为义厘帝隆舆,第二王朝开始)
  1、义厘帝·隆舆·建始十一年
  2、义僖帝·呈平·永光六年
  3、义钦帝·霜天·河晏三年
  4、义献帝·济存·鸿嘉五年
  5、烈武帝·元彻·元令十七年·隆节三十六年·太平兴国十一年
  6、宣昭帝·和陵·凤元九年
  7、宣孝帝·重茂·太初元将六十二年
  8、宣穆帝·申珏·地皇七年
  9、义嘉帝·中瑜·历新治兴十五年
  10、广克帝·建极·永平五十二年
  11、高简帝·威成·佐兴隆国十年
  12、高章帝·秀节·延平七年·建光五年
  13、哀考帝·瑜开·永建二十一年
  14、悼成帝·希圣·阳嘉七年
  15、危末帝·如宁·永熹三年
  (无子,韩郡王系大宗绝嗣)
  三、第三王朝(英郡王系),共八百零四年,历二十七帝;
  (南北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依圣祖景皇帝遗诏,于近支皇族宗室中取英郡王华应和为新皇,是为高明帝应申,第二王朝开始)
  1、高明帝·应申·甘露三十一年
  2、元永帝·朝荣·五凤二十七年
  3、简光帝·流青·元义四十二年
  4、元贞帝·是清·汉康十七年
  5、元固帝·斐厉·克乱三十九年
  6、玄礼帝·南成·中平七十二年
  7、元少帝·英绪·光和二十一年
  8、元灵帝·弗毓·永寿四十年
  9、元殇帝·玉宁·昭宁十五年
  10、元知帝·尙善·光平五十一年
  11、元荒帝·祐仁·延安六年
  12、元睿帝·石齐·黄初五十九年
  13、惠英帝·肖天·青龙十二年
  14、长文帝·立世·景初三十二年
  15、元直帝·勇芳·正始二十一年
  16、元易帝·青盛·嘉平六十一年
  17、元节帝·庚化·正元十一年
  18、元纯帝·丕奂·瀚露四十七年
  19、元钦帝·巳茂·咸熙二十年
  20、仪元帝·向昊·章文四十四年
  21、元法帝·岑望·景耀三十五年
  22、正元帝·权允·炎兴七年
  23、元恭帝·运灵·赤乌二年
  24、元庸帝·地宰·太元十二年
  25、敬元帝·尧阁·神凤五十九年
  26、敬糠帝·亓达·嘉禾十年
  27、敬胡帝·亓宥·太平七年
  ·(无子,英郡王系大宗绝嗣)
  四、第四王朝(燕郡王系),共一千一百六十年,历三十四帝
  (南北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依圣祖景皇帝遗诏,于近支皇族宗室中取燕郡王华地业为新皇,是为天烈帝地龙,第四王朝开始)
  1、天烈帝·地龙·建衡二十九年
  2、天纪帝·尧佐·宝鼎四十六年
  3、天靖帝·亓圣·天册六十二年
  4、元使帝·英镇·天玺十七年
  5、天思帝·云雄·天纪八十年
  6、天誉帝·宁民·泰始十九年
  7、元夷帝·侯琉·太安二十年
  8、元商帝·青朋·永安十二年
  9、天翼帝·十止·永嘉武国五十六年
  10、元白帝·善政·元熙二十九年
  11、天幽帝·同恕·永昌四十一年(无子)
  12、元慧帝·同忠·大兴三年(无子)
  13、元质帝·同德·咸和十二年
  15、元厚帝·过希·太宁六十六年
  16、天顺帝·建诚·咸升三十年
  17、元炀帝·体仁·正服二十六年
  18、元坚帝·余兴·永和三十八年
  19、武夸帝·恢令·升平七十五年
  20、武缪帝·实爽·隆和六年
  21、元僖帝·循禛·兴宁五十八年
  22、武叡帝·贤至·宁康三十二年
  23、元肇帝·和乾·太和十三年
  24、天敏帝·安庸·隆安五十二年
  25、元怀帝·惟承·大亨三十七年
  26、元耆帝·孝亲·义熙五十年
  27、武康帝·律室·永凤十年
  28、武绥帝·渊世·河瑞四十九年
  29、元肆帝·通文·光兴十六年
  30、天聪帝·释戎·嘉平三十年
  31、元昌帝·杭允·麟嘉六十年
  32、敬釐帝·苏坎·汉昌十五年
  33、惠懿帝·甘和·光初二十六年(无子)
  34、丁帝·甘佶·亨节二年
  (陇郡王弑君篡位,燕郡王系绝嗣。)
  五、第五王朝(吴郡王系),共一千二百一十八年,历四十三帝;
  (第四王朝陇郡王篡位,南北领郡亲王封圣祖景皇帝遗诏清君正伐,讨灭陇郡王,两王议立吴郡王华苏灵为帝,是为开成帝苏棣,第五王朝开始。)
  1、开成帝·苏棣·建初十七年
  2、开惑帝·甘御·建兴十年
  3、开碁帝·申懋·彦平三十七年
  4、开俭帝·势成·玉衡二十六年
  5、开介帝·暄平·玉恒六十四年
  6、开成帝·甫轩·华兴四十九年
  7、轩成帝·冷轩·达和九年
  8、康成帝·辰逸·嘉和七十年
  9、开宽帝·雨泽·旦灵十六年
  10、广成帝·于宣·嘉兴五十一年
  11、节成帝·剑牧·晏兴四十七年
  12、惠景帝·匀繁·玉兴四十四年
  13、徽帝·之熙·建衡二十年(无子)
  14、惠純帝·之曦·太平十五年(无子)
  15、惠文帝·之霖·阳和十二年
  16、惠悼帝·绝深·延武十九年
  17、惠道帝·清恪·熙化二十八年
  18、惠德帝·证宇·兴隆民天六十二年(无子)
  19、惠聪帝·证羽·建武节国十四年(无子)
  20、惠明帝·证夕·延熙胜国四年(无子)
  21、惠成帝·证弘·青田龙节二年(无子)
  22、惠荡帝·证霖·应龙一年
  23、惠殇帝·证玥·元寿一年
  24、孝诚帝·兴枢·光玺六年(无子)
  25、孝冲帝·兰衍·元玺二十七年
  26、孝慈帝·皓玄·廷和四十年
  27、孝光帝·亦擎·光寿四十二年
  28、孝革帝·月曜·华元四十八年(无子)
  29、孝兴帝·月泽·高平十六年
  30、孝和帝·文天·高康六十九年
  31、孝敦帝·翎羽·长乐三十一年
  32、孝暠帝·宫耀·光建十年
  33、孝果帝·炎昭·光始六年
  34、孝节帝·九岳·建施七十年
  34、孝容帝·无涯·改始二十七年
  36、孝深帝·玥白·寿元四十三年
  37、孝绍帝·甯影·永露二十四年
  38、孝慎帝·夜戈·永元三十九年
  39、孝世帝·乐和·甘元十年
  40、孝舒帝·曦至·天安四十五年
  41、孝少帝·夕尘·延初七年(无子)
  42、孝思帝·夕铭·白雀三十八年(无子)
  43、孝哀帝·夕练·弘初二年(无子)
  (无子,吴郡王系大宗绝嗣)
  六、第六王朝(宁郡王系),共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历六十帝
  (南北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依圣祖景皇帝遗诏,于近支皇族宗室中取宁郡王华弘升为新皇,是为光武帝弘烨,第六王朝开始)
  1、光武帝·弘烨·元盛六十二年
  2、光熙帝·寒墨·弘和五十七年
  3、光贤帝·泉曜·复兴四十六年
  4、光宪帝·纳星·建裔四十一年
  5、光显帝·慕辰·更初十七年
  6、光熹帝·湛洛·建业三十年
  7、光成帝·西杨·启康二十二年
  8、光献帝·敦厦·太嘉五十一年
  9、光孝帝·负良·龙飞十年
  10、光信帝·信品·麟嘉七十一年
  11、光襄帝·仁毅·咸德二十一年
  12、光温帝·州清·神鼎四十三年
  13、光宣帝·务帅·嘉昌七年
  14、光玄帝·并赣·嘉平三十六年
  15、光平帝·蔚政·弘昌十九年
  16、光修帝·单羽·平初三十九年
  17、光逸帝·航沛·建平十七年·
  18、光隐帝·开梦·太上十九年
  19、光炀帝·蓝峰·太升三年(炀末民乱)
  20、光义帝·农仲·庚子十四年
  21、光英帝·洪全·庚化二十六年
  22、光徳帝·家昱·庚成四十二年(民乱平)
  23、光勇帝·道霄·常兴五十一年
  24、光裕帝·学共·龙升四十年
  25、光圉帝·武亮·真凤十二年
  26、光婴帝·宜鸿·连成一年
  27、光元帝·宜津·真兴四十九年
  28、光章帝·胤鸣·承光三十三年
  29、光哲帝·进如·胜光五十四年
  30、光远帝·豪坚·天台二十八年
  31、光誉帝·成贯·圣兴十二年
  32、光渊帝·恒鑫·正平三十四年
  33、光昱帝·协湃·天正二十年
  34、光正帝·刚风·神宇六十八年
  35、光真帝·资朗·神天五十二年
  36、光原帝·仓冀·玄雍二十八年
  37、光直帝·枝炽·承玄三十五年
  38、光智帝·帅嘉·尚义和天六十四年
  39、光纵帝·彩谬·承盛两年(国士暴动)
  40、光荣帝·彩升·承和七十一年
  41、光清帝·析朝·牧烨十六年
  42、光睿帝·欢洋·兴业二十四年
  43、光钦帝·肖任·平昌五十年
  44、光尚帝·政航·谏明三十一年
  45、光顷帝·东金·景平三年
  46、光殇帝·东平·元嘉十五年
  47、光容帝·有皆·孝建四十八年
  48、光礽帝·季晨·大明六十四年
  49、光彭(páng)帝·奎润·大光四年
  50、光齐帝·韶釜·琰光二十九年
  51、光宁帝·铮昔·景始三十四年
  52、光理帝·锵良·泰毓六十年
  53、光礼帝·蕴利·元徽三十三年
  54、光穆帝·蒙少·昇明七年
  55、光明帝·茗卓·道成六十五年
  56、光敏帝·兴力·继业四十二年
  57、光强帝·谱谐·隆骏八年
  58、光缪帝·越平·义节二年(无子)
  59、光迁帝·越固·义礼十年(无子)
  60、光少帝·越陵·义承三年(无子)
  (宁郡王系大宗绝嗣)
  七、第七王朝(景郡王系),共两千一百二十二年,历六十六帝
  (南北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依圣祖景皇帝遗诏,于近支皇族宗室中取景郡王华越擎为新皇,是为永安帝越天,第七王朝开始)
  1、永安帝·越天·天鉴十年
  2、永成帝·霄灼·普通八年·大通十九年·中大通十六年·大同十二年·中大同十二年·太清三年
  3、永冲帝·廷祎·大宝三十二年·先命二十年
  4、永纯帝·儒琰·承圣二十五年
  5、永慈帝·中州·天成胜国六十四年
  6、永聪帝·巽博·原明二十八年
  7、永太帝·封安·顺天三十九年
  8、永达帝·和干·鸾文十七年
  9、永定帝·康焕·宝卷四十六年
  10、永度帝·兆沃·宝融二十三年
  11、永瑞帝·百邦·昭文九年
  12、永高帝·杜烔·纲明六十六年
  13、永公帝·宇澄·彧泰十九年
  14、永刚帝·彬政·天成五十五年
  15、永恭帝·陆未·绍泰十七年·绍平十六年·绍国正兴四十年
  16、永少帝·弥尔·绍续三年(无子)
  17、永敦帝·弥承·衍纲二十年
  18、永广帝·与诏·英定七十年
  19、永革帝·景锵·先霸六年
  20、永瑞帝·邦宇·天嘉三十六年
  21、永果帝·羿详·天康十五年
  22、永和帝·悠扬·光天四十八年
  23、永厚帝·影焱·光大四十六年
  24、永胡帝·古睿·太极十六年
  25、永怀帝·叔华·至极五十二年
  26、永桓帝·遇时·至德五十六年
  27、永恒帝·介辉·祯明三十年
  28、永荒帝·佟谷·祯晟二年
  29、永徽帝·纹冲·至明十九年
  30、永惠帝·博炜·至圣六十二年
  31、永呈帝·树琪·登国十二年
  32、永坚帝·邦楠·天赐六十年
  33、永靖帝·枫震·天兴三十一年·
  34、永节帝·可章·皇天二十六年
  35、永基帝·陈廷·登嗣九年(无子)
  36、永介帝·陈成·登瑞三十一年
  37、永景帝·方广·永兴太平七十年
  38、永简帝·誉盛·神瑞四年
  39、永俭帝·亚思·泰常十二年
  40、永惑帝·蔚堪·天升九年
  41、永开帝·悟营·原光五十二年
  42、永康帝·鲁烈·神国三十七年
  43、永匡帝·粮康·延圣十六年
  44、永考帝·具劻·太延三十五年
  45、永类帝·和塑·太平真君五十一年
  46、永厉帝·满容·成光十年
  47、永灵帝·漂微·臻平十七年
  48、永闵帝·军绰·兴安七十六年
  49、永懋帝·凿谏·兴光十二年
  50、永祁帝·洗昕·和平二十七年
  51、永勤帝·中观·地安五十一年
  52、永确帝·邦致·皇华二十四年
  53、永计帝·雄民·延明弘国十六年
  54、永睿帝·锦宏·拓边开国十四年
  55、永悫帝·凌适·成和六十五年
  56、永深帝·元钊·景明梦茂三十二年
  57、永绍帝·生茂·廷昌三十九年
  58、永柔帝·英昼·正熙元和四十六年
  59、永钦帝·映冉·熙平十四年
  60、永思帝·瀚毅·神龟五十三年
  61、永肃帝·铮梻·同丰三十四年
  62、永愍帝·放大·武昌十年
  63、永幽帝·松祚·孝泰十二年(无子)
  64、永隐帝·松陈·文定十年(无子)
  65、永哀帝·松毓·文安六年(无子)
  66、永殇帝·松裔·文远二年(无子)
  (景郡王系大宗绝嗣)
  八、第八王朝(梁郡王系),共六百三十年,历二十四帝
  (南北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依圣祖景皇帝遗诏,于近支皇族宗室中取梁郡王华松劲为新皇,是为庄文帝松龄,第八王朝开始)
  1、庄文帝·松陵·延祚十七年
  2、庄成帝·居治·普泰四十二年
  3、庄煜帝·于杜·普明二十三年
  4、庄良帝·瑞涵·安泰十二年
  5、庄元帝·锋腾·盛兴二十年
  6、庄恭帝·恩妙·太昌原华二十六年
  7、庄仁帝·骞振·天元盛华六十一年
  8、庄密帝·善见·元襄十八年
  9、庄章帝·宝炬·兴和天国九年
  10、庄明帝·元朗·武定四十二年
  11、庄英帝·解淦·兴统五十三年
  12、庄怀帝·舒旺·宝明宗华三十年
  13、庄荡帝·章颍·大统十二年
  14、庄冲帝·包显·天保五十七年
  15、庄湣(hun)帝·冭哲·乾明七十年
  16、庄息帝·烽瑾·皇建十年
  17、庄景帝·敬文·太宁晏清二十七年
  18、庄通帝·共延·河清三十六年
  19、庄宜帝·戚嗣·天统五年
  20、庄哀帝·修纯·武平二十一年
  21、庄亢帝·涉禾·治隆十六年
  22、庄介帝·俊立·和熹七年(无子)
  23、庄悼帝·俊成·德承昌国十四年(无子)
  24、庄少帝·希辰·承佑二年(无子)(蔡后擅权)
  (虞郡王兵变,杀蔡后,弑杀庄少帝篡位,梁郡王系绝嗣。)
  九、第九王朝(秦郡王系),共二百三十三年,历八帝;
  (虞郡王弑杀庄少帝,南北领郡亲王封圣祖景皇帝遗诏清君正伐,讨灭虞郡王,两王议立秦郡王华俊枝为帝,是为广武帝俊烛,第九王朝开始。)
  1、广武帝·俊烛·武成四十七年
  2、广懿帝·希贤·保和三十九年
  3、广安帝·敏驰·天和二十三年
  4、广定帝·思安·荐德十一年
  5、广夷帝·婴旭·宣政七年
  6、广灵帝·准晨·大成四十四年
  7、广幼帝·开储·大象二年(无子)(高后垂帘,族弟高飚擅权)
  8、广哀帝·开英·大定六年(无子)
  (高后、高飚弑杀广哀帝,秦郡王系大宗绝嗣)
  十、第十王朝(代郡王系),共四百八十年,历十八帝
  (高后、高飚弑杀广哀帝,南北领郡亲王封圣祖景皇帝遗诏清君侧,讨灭两高,两王议立代郡王华准一为帝,是为康景帝准豪,第十王朝开始。)
  1、康景帝·准豪·开皇三十一年
  2、康威帝·开彻·仁治六十四年
  3、康德帝·浩宇·仁寿十七年
  4、康庄帝·擎元·义宁四十九年
  5、文宪帝·致远·皇泰四十二年
  6、康仁帝·烨磊·武渊德圣十九年
  7、仁贞帝·闻博·显庆三十四年
  8、仁智帝·千佑·龙溯十六年
  9、康毅帝·英杰·麟德二十三年
  10、康孝帝·伟齐·乾封十二年
  11、康怀帝·尧治·总章四十六年
  12、康兴帝·圣杰·丰光二十三年
  13、康平帝·安邦·咸宇五十年
  14、康幽帝·宾白·上元十七年
  15、殇隐帝·才凤·调露十二年
  16、保介帝·成休·永隆十六年(无子)
  17、少儆帝·成誉·开耀六年(无子)
  18、少哀帝·成章·永淳三年(无子)
  (莒郡王弑杀康哀帝,代郡王系大宗绝嗣)
  十一、第十一王朝(晋郡王系),共七百五十五年,历二十六帝
  (莒郡王弑杀少哀帝,南北领郡亲王封圣祖景皇帝遗诏清君正伐,讨灭莒郡王,两王议立晋郡王华才昱为帝,是为正元帝才泽,第十一王朝开始。)
  1、正元帝·才泽·弘道六年
  2、正宣帝·成德·嗣源三十七年
  3、正文帝·承制·文明四十七年
  4、正高帝·博达·如意二十六年
  5、正世帝·斌蔚·延载六十四年
  6、正纯帝·晗昱·圣历十六年
  7、哀隐帝·函育·大足七年(无子)
  8、保成帝·函畅·神佑五十八年
  9、保仁帝·昊淼·景龙十四年
  10、正仪帝·经纬·景云三十一年
  11、正节帝·恺乐·先天四十六年
  12、正玄帝·立国·宝应七年
  13、正献帝·铭稳·大历二年
  14、正英帝·明德·建中七十二年
  15、正宜帝·力言·兴元二十三年
  16、正通帝·耀杰·贞元三十四年
  17、正慈帝·潇然·永贞五十六年
  18、正烈帝·浸一·元和龙兴二十五年
  19、成宪帝·君浩·长庆三十九年
  20、成光帝·林元·灵宝十二年
  21、成协帝·召武·开历六十年
  22、安顺帝·光庆·大通咸符二十八年
  23、广怀帝·绪元·广明中和四十年
  24、少幽帝·仪和·光启七年(无子)(外行省诸节度使叛乱自立)
  25、广夸帝·仪福·文德六年(无子)(第一次外行省战争)
  26、少哀帝·仪礼·顺宁二年(无子)
  (晋郡王系大宗绝嗣)
  十二、第十二王朝(卫郡王系),共三百四十八年,历十七帝
  (南北领郡亲王与宗令寺依圣祖景皇帝遗诏,于近支皇族宗室中取卫郡王华绪仁为新皇,是为昭烈绪龙,第十二王朝开始)
  1、昭烈帝·绪龙·天复十二年(第二次、第三次外行省战争)
  2、昭文帝·仪乾·乾化五十三年
  3、昭宪帝·佳威·天威三十八年(第四次外行省战争)
  4、昭睿帝·贞吉·开化乾国二十七年
  5、皓帝·比成·天成十九年
  6、昭定帝·士林·长兴十一年
  7、绰帝·肆军·清宇四十一年(第五次外行省战争)
  8、逸帝·圆澄·天福十八年
  9、危帝·从珂·顺祐八年(无子)
  10、懦帝·从厚·显德七年(第六次外行省战争)
  11、圮帝·章凝·建隆开宝五年(第七次外行省战争,开宝之乱,白炎、夙沙、轩辕三家叛乱,谋害北郡亲王,北郡亲王绝嗣。)
  12、怀荒帝·远知·雍熙至道八年(开宝之乱,白炎、夙沙、轩辕三家联兵,南攻南郡,取地千余里,自立成国,行在、内行省大部沦陷,联合外行省诸叛军,进犯京畿)
  13、充帝效成·通衍八年(开宝之乱,叛军攻帝都天岁,固天岁之战,三家兵败,京畿保全)
  14、戾帝冲铉·长平三十六年(幽都、戎蛮破边,进攻天岁。京畿诸节度使已成藩镇,天岁沦陷,戾帝战死,独子失踪。)
  15、四王(昭、礼、御、宪四亲王)共和·靖难十年(西迁镐京)
  16、平帝容遇·复光十一年·(奸相李仁甫擅权,弑杀平帝)
  17、敬帝容熙·崇宁九年·(五年,戾帝独子昭王入京,镐京流血夜,李仁甫被诛族,大政奉还,平藩之战,京畿统一,夺情之祸。函谷关之变,白炎、夙沙、轩辕三家联兵进犯,敬帝亲征,三家败,敬帝重伤驾崩。)
  18、庆帝予诺·沿用崇宁年号·崇宁十年至崇宁二十一年(康后垂帘,昭王东封夏郡亲王就藩,板荡大祸,康后胞弟玄志弑杀庆帝,卫郡王系大宗绝嗣)
  十三、第十三王朝(夏王系),至今
  1、中宗文皇帝·策宇·昭武太业三十年·(太业之治,距崇宁二十一年两年,昭王西征,平白炎、夙沙、轩辕三家,诛康玄志,昭武灭国战,灭幽都、和东海、收诸服为藩属。)
  2、世宗仁皇帝·予执·熙宁兴国六十二年
  熙宁盛世,世宗仁皇帝沿袭中宗文皇帝遗诏,后世皇帝不再立庙号谥号帝号,年号以中宗遗诏所定,予诸服自治,大陆遂安。
  熙宁兴国,易首周迭;乾昕曜顺,煦畅晟谦;
  泰曦裕盛,治安清暄;穆明礼舒,昊吉瞾元;
  祚和昭平,昪光昱晔;世显康定,迭积千年。
  ——中宗文皇帝《后世皇帝年号世系诏》
  (注1:熙宁兴国:年号轮回起点的年号,首字为“熙”)
  (注2:所谓“易首周迭”,是指熙宁兴国的首字“熙”字每及时限更迭一字,字序如后,并无限循环。)
  (注3:所谓“迭积千年”,是每一个字使用一千年,且同一字第二次轮回,并不清空前次年数,而是以千年之次表轮回之数。)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