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逍遥人生 / 第三十一章.袁家父子

第三十一章.袁家父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袁熙见袁绍如此反应,一定为袁谭背后中箭之事,正所谓清者自清,无不可对人言,安慰袁绍不要动怒,对郭图道:“郭公,我知道你对我大哥忠心耿耿,你想要我解释为什么大哥临终前喊我的名字吧?”
  郭图略感意外,有了袁绍的袒护,他完全可以不用解释的,还是点点头,希望袁熙给自己一个答案,也给袁谭一个解释,让他走得安心。
  袁绍虽然不想袁熙旧事重提,不过既然袁熙要讲,自己也不会阻止,他也希望自己没有看错,袁熙不是一个为了权利而残害兄弟之人。
  只听袁熙道:“大家都以为我大哥死了之后,我从次子变成嫡长子,将来可以成为河北之主。不过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同时我也成为了最大的嫌疑者,那个凶手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想利用大哥的死引起袁家内斗!”
  郭图听了袁熙的解释,细细思量,袁熙的可能性不大,太明显,那很有可能就是死于曹军奸细之手,还有一种最为可怕的可能,幕后主使是袁尚!郭图没有讲,再怀疑的话,真将命搭进去了。
  袁绍心中释然,原来是为了挑拨离间袁家内斗,那一定是曹军的奸细,询问袁谭道:“显奕,你可有那个凶手的眉目?”
  袁熙摇摇头道:“父亲,当时我们大军有十余万,人人都有可疑,根本无从查起,万一不慎,恐怕会引起河北大乱。不过有一个凶手我们已经捉拿住了,他便是夏侯渊!”
  袁绍知道这件事必须要结束了,凶手夏侯渊也已经在大牢里自尽,对着袁谭的灵柩痛哭道:”我儿袁谭安息吧!你二弟没有辜负你临终所托,已经将夏侯渊捉拿,父亲已经让夏侯渊下去给你赔罪了。“
  袁谭为什么临终前要喊袁熙的名字?为了让他捉拿夏侯渊替自己报仇!袁绍亲自操办了袁谭的身后事,终于从丧子之痛的悲伤中走出,重新振作,在书房与袁熙促膝长谈。
  自从袁绍宠信刘氏,虽然时常包庇袁谭和袁熙的错误,不过对两人的关心大不如前,直到袁谭死的那一刻,袁绍才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袁绍今日便想尽一个好父亲的责任,将自己的奋斗史讲给袁熙知晓,不仅是要鼓励袁熙,更是要袁熙知道袁家有今日来之不易。一直从中平五年(188年),大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自己被任命为中军校尉开始,接着自己如何号召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又是如何用了十年的时间,才拥有整个河北四州。
  与其说是袁绍的十年奋斗,更不如说东汉十年来的变化,袁绍每件事都在影响着整个大汉的走势,这是袁绍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袁熙今日才真正明白河北四州并不是靠袁家的名声得来的,而是袁绍靠着自己千辛万苦打拼来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难免对袁绍不公平,从袁绍对自己的谈话中,袁熙知道袁绍也是大汉的忠臣,更是能臣。
  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一统河北四州,袁绍达到人生的巅峰,也可以得意忘形,如果不是自己的横空出世,官渡之战已经败给了自己的少年好友曹操。
  袁绍已经将近五十,官渡之战无法完胜曹操,也知道自己的宏图霸业无法完成,只能交给自己的儿子去完成,考究袁熙道:”显弈,你天资聪慧,若你成为河北之主,将如何行事?“
  袁熙还是很谦虚地答道:“父亲身体健朗,有生之年,一定可以看到天下统一的太平盛世。“
  袁绍笑笑道:“今日只有你我,不必客套,而且我已经半百之人,根本撑不了不久的,你迟早是要统领河北四州的,跟为父谈一谈你将来的策略。”
  袁熙见袁绍问起,将自己早已经制定好的战略目标告诉袁绍。河北四州连年战乱,最少需要三年年休养生息,在这三年内,平定北方外族,带甲兵数十万,待粮草充足,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江东、荆州、西凉围攻曹操,我军兵分三路,一路从青州攻打徐州,一路从冀州攻打兖州,最后一路从洛阳攻取关中,五年内曹操可灭。
  待曹操灭亡之后,我军占据河北、中原、关中,已经占据大汉半壁江山。此时,将河北人口南迁,恢复中原和关中生机,修养生息数年,南下荆州消灭刘备和刘表,收编荆州水军,然后加强水军训练,伐木造船,占据长江上游,顺势而下,江东可灭,益州刘璋、张鲁不足为惧,一纸劝降书可定。短则十年,长则十五年,父亲身体强健,足以见到大汉盛世重现。
  袁熙的策略十分简单,就是勤修内政,稳扎稳打。袁绍经历了这次官渡之战,也明白自己操之过急了,袁熙的策略才是最准确的。
  袁绍十分欣慰,询问如何安排天子。袁熙认为若是留在邺城,就算对汉献帝千依百顺,天下百姓依旧认为我袁家是大汉权臣,不如重修洛阳皇宫,给汉献帝主政的机会,将来能扶则扶之,不能扶则废之。袁熙的提议自然得到了袁绍的认可,有赵云守护洛阳,自然万无一失。
  父子交谈之后,第二日,袁绍在大将军府当众宣布袁熙为继承者,任河北大都督,统领河北四州兵马,河北众将听命于袁熙。
  官渡之战,袁熙一路披荆斩棘,攻洛阳,夺虎牢关,围许昌,偷袭宛城,转战濮阳,黄河口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四面埋伏,奉迎天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河北上下早已经心服口服,自然对袁绍的任命没有异议。唯一有意见,或者是不甘心的就是袁尚,不过他也没有笨到直接站出来反对。
  大将军府议事结束,袁绍前往汉献帝临时居所,商议移驾洛阳之事。汉献帝当了十年的傀儡皇帝,早已经是只温顺的绵羊,没有多少主意,任凭袁绍的安排。
  洛阳的皇宫虽然在董卓之乱中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摧毁,不过还是有小部分的宫殿没有毁坏,而周边的建筑景物经过的简单的装修后还是相当不错的,袁熙精心收拾了一间保留还算整齐的宫殿正德殿作为汉献帝的起居之所。
  汉献帝刘协能脱离曹操的掌控,重归东都洛阳,自己的拥护者袁熙对自己如此客气和尊敬更是宽心,称袁家四世三公,乃是大汉最大的忠臣。
  袁熙没有太大的野心,最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不过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平平安安,必须先平定天下。将来汉献帝如果能成为一代明君,自己也甘愿还政于他。
  在平定天下之前,袁熙认为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收服北方外族匈奴、鲜卑、乌丸、三韩。现在不除的话,将来不断地内耗,可能会给这些外族崛起的机会。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自然不希望五胡乱华的悲剧上演,一定要将这些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袁熙对汉献帝恭敬地启奏道:“皇上,如今汉室暗弱,微臣能力有限,只能将洛阳交于皇上亲政,希望皇上能借此机会锻炼自己,广纳善言,将来能成为一代明君。”
  汉献帝多年傀儡的生活早就没有了天子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是不自信地感慨道:“朕能脱离苦海,重获自由已经非常心满意足,如今得袁将军救助,可以重回旧都,管理洛阳已经是上天对朕的眷顾。我将大汉天下搞得分崩离析,愧对列祖列宗,只求能打理好洛阳,至于成为流芳千古的明君我已经不指望了。”
  荀彧见汉献帝如此灰心,上前请罪道:“皇上落魄于此,也是罪臣的疏忽。为弥补罪臣的过错,臣定当尽心竭力,协助皇上治理洛阳。”
  袁熙十分看好荀彧,虽然他不愿意为自己出力,而愿意留在洛阳效忠汉献帝,也是一样的高兴,称赞荀彧道:“皇上,荀大人乃当世名士,能力天下无双,有荀大人协助皇上,微臣绝对放心。“
  贾诩和司马懿最能揣测人心的,上前启奏道:“微臣愿意为皇上分忧。”
  有了众人的承诺,汉献帝底气十足,龙颜大悦道:“有众位相助,朕放心了,众位都是我大汉朝的忠臣。”
  袁熙见刘协已经恢复了一些自信,继续鼓励道:“皇上放心,天下的忠臣还大有人在,洛阳只是一个开始。只要皇上勤政爱民,天下的有识之士自然心悦臣服,大汉也将重归和平,皇上自然是一位流芳百世的明君!”
  刘协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有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也许真有这么一天。刘协对袁熙感谢道:“袁家四世三公,各个忠义。虽然我大汉天下岌岌可危,不过我相信只要有爱卿在,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
  袁熙见刘协重新振作,开始进入正题,启奏道:“皇上,微臣本当亲自辅助陛下打理好洛阳的,不过北方蛮夷肆虐,入侵大汉领土,微臣身为河北大都督,自当为大汉驱逐北方蛮夷。”
  荀彧发现自己小看了袁熙,此人才是真正的乱世英雄,对袁熙祝福道:“大都督,心系天下,高瞻远瞩,荀彧自叹不如,愿大都督早日得胜归来。”
  刘协见袁熙为北方和平,决心驱逐外族,支持道:“朕也恭祝爱卿能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袁熙知道安排赵云为洛阳守将,带领三万大军留守洛阳,郝昭统领一万精兵留守虎牢关,留下司马懿和荀彧辅助汉献帝恢复汉室生机。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