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殇 / 第五章 初见王越

第五章 初见王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两个多月,她几乎天天过来,而自己却只见过她两次,不过寥寥数语,想起自己刚醒来时她担忧、憔悴的模样。心中自责不已。现如今甚至连她的容貌都有些模糊了,想想真是不应该。
  当机立断,冲外面的小宦官喊道:
  “来人”
  门开,一个小太监躬身立于门口
  “陛下,有什么吩咐。”
  “去把皇后请过来”刘辩轻声道,眼神中还有一丝歉意,当然,这是对唐姬的。
  “是,陛下。”
  小太监刚离开不久,门外又传来了小翠的声音
  “陛下,王越,王师傅到了,在宫外求见。”
  知道是小翠带王越到来,刘辩淡淡的道:
  “知道了,你稍后带他到书房,我马上就到。”
  刘辩起身,稍微整理一下长衫,腰间玉带左边挂“倚天”右手持“青釭”大步朝左边书房走去。
  倚天剑和青釭剑相传是曹操的佩剑,其实是大汉皇室所有,是袁术,曹操等人在何进死后,进宫诛杀十常侍时,被曹操所得。其中“倚天剑”为天子佩剑。
  刘辩的书房离寝宫没有多远,一路走来,看着站立在两边的瑟瑟发抖的宫女、太监,还有远处传来吵杂的喊杀声,知道那是袁术等人,以“为大将军何进报仇”“诛杀十常侍”的名义正在准备攻打皇宫。心想:“也不知道此事过后,你们当中还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
  有心想对旁边走廊侍立的几个宫女、太监说:“你们想走的都走吧。”想想,宫女出去了还好一点,或者回家,或者嫁人。太监怎么办?于是道:
  “都找地方躲起来吧!朕怕万一他们真的攻打皇宫,会殃及无辜。”
  众人千恩万谢,朝远处走去。嘴里还说着:
  “谢谢陛下,谢谢陛下……”
  来到书房,主位上坐定,听着外边的吵闹声,心中无限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能不能躲过,就看你们自己了。我其实和你们差不多,都是身不由己啊!
  这次决定离开洛阳,是想了很久才决定的。以自己超越两千年的见识,还有记忆中那么多能力强大、忠于汉室的牛人,想保住皇位、保住性命那还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慢慢的一点一点把那些士族掌握的权利拿回来都没有问题。只是唯一一个自己没有把握的人就要来了,他就是——董卓。
  虽然还没有见到,但是历史上记载的他就是一个“莽夫”一言不合就敢杀人的主。甚至“秽乱宫闱、夜宿龙床、杀人如麻……等等”反正不管什么十恶不赦的罪名,往他身上放,基本没有错。还有一点,就是那个便宜老爹交给蹇硕的传位给刘协的诏书,不知道在哪里。传说是蹇硕临死之前,托人交给了董卓。虽然不能确定是不是有这个诏书,但是也有可能这是董卓敢冒天大风险,行废立之事的原因。毕竟不了解,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和这个莽夫有什么好说的。
  相比较于丁原,那董卓不知道比他强多少了。同样是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带兵进京诛杀十常侍,丁原比董卓来得早。还官拜“执金吾”掌管雒阳治安和守卫皇宫。你看最后混的……自己被义子吕布、吕奉先所杀,连手下那么多的大将,都跟着投降了董卓。最后竟然连一个为他报仇的都没有,可见丁原做人差到了何等地步。反观董卓,最初只带两三千骑兵入洛阳,和李儒配合的天衣无缝,在水深似海洛阳城,可谓是如鱼得水、春风得意。如果不是因为行废立之举,若得十八路诸侯讨董,也许大汉就此中兴,也未可知。最后竟然官拜太师、大将军、封郿侯。这就是差别。有此可见,董卓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比。
  “咱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不能和董卓一般见识,惹不起,我躲总可以吧!这是唯一的一个变数,总不能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就这么交待在董卓手里吧!而且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再说自己好不容易来到东汉末年,总不能在雒阳待一辈子吧!那样人生就太没有乐趣了。
  心里默默的念叨一番,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又开始仔细的思考,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自己疏忽的事情。
  “陛下,王越到了。”
  刘辩回了一下神,又想了一下对要对王越说的话,才站起身,亲自打开门,微微躬身一礼开口道:“王师傅。”
  又慢慢侧身,把右手一伸“请”
  举止得体,满脸谦恭,全然不见往日放浪、轻佻模样。
  王越三十五岁上下,中等身材,浓眉、阔脸、眼睛稍小却目光内敛,属于在大街上看过以后,也不会在意的大众角色,绝对想不到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会是一个剑道宗师。
  王越愣了半天,又打量了刘辩一番,暗道:这个沉稳、镇定、谦逊、有礼的人还是原来那个举止轻浮、言语轻佻、毫无威仪的刘辩吗?
  又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确实是刘辩,心中震惊不已。又看到在自己发愣和观察刘辩的这段时间,刘辩一直身体微躬,右手虚引,一动不动。顿时大惊,又一阵后怕,急忙跪倒便拜嘴里叫道:“陛下恕罪,微臣……”
  不等王越说完,刘辩赶忙去扶跪倒在地的王越
  “王师傅,以前都是朕的不是,枉我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却不懂得什么是尊师重道,还望师傅海涵”
  其实也不怪刘辩,刘辩从小在史道人史子眇那里长大,感情深厚。剑术武艺都学自史子眇,自然认为史子眇的剑术天下第一,不成想回宫以后,自己的父皇竟然说给自己找了一个更厉害剑术大师,自然心里不爽。因此,跟他学习其间,基本是敷衍了事。从十岁回宫,到现在已经学了三年多,估计连两成都没有学到。反而是从小跟史子眇学的剑术,倒是精进不少。至于道术,史道人明言“那都是骗人的小把戏”虽然有些了解,但是不曾学习。这也可以看出,史子眇对刘辩的信任和感情。因为这些隐秘都是当时他们吃饭的手艺,不是特别信任,情若父子的关系,甚至一般的师徒都不可能明言的。这也是原来的刘辩对于他们口中,比史道人剑术还要厉害的王越,始终不感冒的原因。
  不过对于现在拥有后世记忆,熟知三国野史的刘辩来说,王越应该是宗师级别的剑道高手。具体厉害到什么地步,目前还没有见过,不好评价。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