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金王朝 / 第二十七章 书院当教习

第二十七章 书院当教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放在古代也受用。
  林家镇到临安县的官道虽然很平稳,金盛还是决定另修一条,主要是那条路刚好经过黑石村,然后转临安县,比林家镇到临安县更近一点。
  画好规划图后,金盛就把这件事交给林大了,身边有林二保护就够了。
  风风火火的修路大潮就开始了,每天的进度非常喜人,加上熟练后,进度更快了。
  金盛听到此事后,特意给施工队加餐,别的不多,猪肉管够。
  经过金盛加了药材后的猪肉不再有骚味,吃的大家赞不绝口。
  金盛答应,只要把这条路修完,再给加餐一次,还可以给家里带一份。别小看这种加餐,大部分人一年都不一定能吃上一顿肉,这个肉的诱惑力还是不小的。
  看鸡血打的差不多,金盛就回去了,这边就交给林大了。
  回到临安县后,好久没有看到秀儿少爷后,金盛决定去看看。
  来到了敷文书院后,拿出了山长的扳指后,门卫放了金盛进去,来到了后山的亭子,金盛感觉山长应该在那,没想到还真被金盛猜中了。
  看到山长在画画,金盛也不打扰,在一旁静静等候。等山长画好后,抬头看到了金盛。
  “你小子多久没来看老头子我了。”杨慎指着金盛笑骂道。
  “忙嘛,你现在不知道,我现在可是临安县知县了。”金盛得意的向山长炫耀到,就像小孩向长辈炫耀自己得了优异的成绩。
  “你这小子,感情不是来看我这个老头子,而是来炫耀来着,老头子我的门生最少都是四品。”杨慎看金盛得意的样子,忍不住打击到。
  “哪能跟山长您比啊。”金盛顿时被打击了。
  “来,看看我这画怎么样。”杨慎让金盛看他新画好的画。
  金盛一看,跟上次画的是同一个地方,只是布局有点不同,应该是季节的原因。
  “这画跟上次的对比,上次画的是冬天,这次画的是春天,那万物复苏的场景,让人看的心旷神怡。”
  金盛的马屁一拍,老爷子受用不已,虽然这画画的确实很好。
  “看你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的,这次来了所谓何事。”杨慎看金盛每次来都有事,所以问问。
  “没事,这不好久没看到山长了吗,所以来看看,这是我自己炒的茶叶,特意拿来给山长尝尝。”
  金盛把茶叶拿了出了,让林二把蜂窝煤跟炉子拿了出来。
  接了点山泉水开始烧了起来,山长看金盛这架势,居然还现场烧水了。
  “你这是在做什么,没用木炭,这个黑不溜秋的又是何物。”杨慎看金盛的煤球炉有点奇怪。
  “这个叫煤球炉,黑不溜秋的叫蜂窝煤,是我设计的,特来献给山长使用。”金盛向山长推荐如何使用蜂窝煤。
  有了这个,出去踏青确实方便很多,还可以烤火。杨慎对金盛这个设计很满意。
  “说吧,你小子有什么要求,你这个不肯吃亏的主,肯定又在打什么注意。”还是杨慎了解金盛,一点点小心思就被看穿了。
  “就是山长出去玩的时候,遇到友人看到这炉子,就帮忙推销一下,就说是临安县林氏商行所售。”
  金盛现在是知县了,所以做生意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林老爷就成了金盛的代言人了。
  “好啦,你这小子就知道没按好心,不过这个忙,老头子我帮了,但是总不能让老头子我吃亏吧,这样吧,每七天你必须给我的学生上一节术科,我知道你上次查账的时候用了那个叫金氏数字对不对,据说是你自己创造的。”
  杨慎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要求对金盛来说,绝对没问题,不就是一个月上四节课吗。
  “没问题,就这么说定了。”金盛跟山下约定好后准备告辞去看秀儿了。
  不过山长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必须上一节课,没办法,只能等下再见了。
  山长带着金盛来到了教室,教的是甲班的,我们秀儿少爷也在甲班,刚好了,不用特意去找秀儿少爷了。
  正好甲班刚上完一节课,正在休息,山长带着金盛来到了教室,正在打盹的教习突然听到学员喊山长好,立马被惊醒了。
  “山长到来,未能远迎,还望赎罪。”张教习立马赔罪。
  “无妨,我这是带新教习来认认门,这是我们术科特邀教习金盛,每月来上四节课。”杨慎说明来意后,把金盛交给了张教习,就走了。
  “张教习,山长突然带小子来此,打扰了,真不好意思。”
  “不知者无罪,没事,山长既然能看中金教习,肯定有过人的本事,今天下节课就让金教习来吧。”
  “好的,张教习。”
  休息时间一过,张教习就坐一边,看金盛怎么上课。
  金盛开始在讲台上自我介绍,
  “各位学子好,我是新来的教习,我叫金盛,可能有人听说过我的名字,也有人可能没听说过。”
  金盛说完后,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我今天来的匆忙,还没准备好教什么,不过呢,我先教一下我自己创造的金氏数字。”
  虽然没有粉笔黑板,金盛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在大沙盘上写出了012345678910然后在下面对应的地方写出了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大家都可以过来看看,然后抄写在自己的沙盘上。”
  等大家都抄好后,金盛开始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写。
  “大家请看,当数字简化后,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书写更方便,第二更加方便记忆。所有单位可以用0-10组成。”随着金盛的讲解,大家的热情被金盛点燃,学习更有心。
  “说到数字的认识,那么,我们开始说说数字的应用,比如1文钱跟一文钱的区别,大家说说哪个更好记点。”
  对于金盛的问题,众学习议论纷纷,各有合的见解。
  “看来大家还是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我就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
  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
  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
  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
  “……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
  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
  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
  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数学还是很重要,而金氏数学更容易简化算学的难度,下节课,我就教你们九九乘法口诀,我会给你们印好,一人一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金盛整理好后,喊了下秀儿少爷,“秀儿,过来一下。”
  终于上完课了,可以找秀儿少爷了。
  “金大哥,你怎么来了,好久没看到你了,最近都在忙什么啊。”
  金盛把最久的事都说了一遍,把秀儿少爷羡慕的,“还是金大哥厉害,都当上知县了。”
  “我们秀儿也不差啊,毕竟科举还是正途,像我这样的,以后升迁很难了。”金盛安慰了一下秀儿少爷。
  “说的也是,等我们恩科一开,只要考中,以后就是天子们生了。”
  “是的,秀儿,天子门生就没人敢抢你功劳了,现在刚开国,科举难度是最低的,秀儿要加油了。”
  金盛把利弊讲完后,把林老爷要帮忙带的东西交给了秀儿少爷,还带了点自己做的卤牛肉干。
  这牛肉可不是金盛故意杀牛得来的,而是林老爷家的牛不小心摔死,好多人都看到了,开国时期敢杀牛,跟杀人没区别,要偿命的。
  金盛把牛肉要了一部分过来,做了卤牛肉干,林老爷吃过后,把整头牛都给了金盛。才有了今天给秀儿送牛肉干的事。
  “秀儿,等下把牛肉干分点同窗,以后这些同窗中有好多可能跟你同朝为官。”
  虽然金盛这话有点功利心,不过我们秀儿少爷有个优点,那就是听话。
  把交代的事交代完后,金盛回了金府,好久没看到知书知画了,有点想她们了,毕竟这么温柔体贴的侍女在现代很难遇到。
  PS:分马故事百度找的,非原创。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