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流非君所愿 / 第56章 谣言四起

第56章 谣言四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傍晚。
  获得了大丰收的张晓峰心满意足的向着鸿儒书院走去。
  “张先生,您回来啦!”
  “张先生,收下我家孩子吧。”
  “张先生,俺娃特别聪明,未来肯定能当上大学士。”一身壮肉的莽汉带着他那可怜的孩子依旧没能进书院。”
  “张先生,书院里那么多孩子,你一个人能教过来么?不会是误人子弟吧?”一个排在队尾的青年突然质疑道。
  这话就有些诛心了,整个队列全部漠然了。
  一位教书先生再有本事,能教多少学生?
  张晓峰也有些诧异,即便是质疑,也不应该这么堂而皇之的问吧?
  “请问你是?”
  “我就是一个普通百姓,问了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难道张先生要问清我的姓名,然后报复我?”那人言语之间有恃无恐。
  张晓峰皱眉,这小子明显是来找茬的。至于是谁派来的,不太好说。他一个人垄断了全城近半的学生,遭到反扑也在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无妨,那我不问了,至于你想问的事三日之后,就可以见分晓。”
  说话这话,张晓峰头也不回的走进了鸿儒书院。面对挑事的人,你不管怎么解释,对方都能挑你的理。
  那人见状脸上恼羞成怒。又开始煽风点火,讨论与质疑之声不断。
  书院里。
  “先生回来啦!先生不好啦,中午那个讨厌的连山先生过来了,说鸿儒书院的先生根本教不了这么多的学生,是在误人子弟。然后还开出减免束脩的承诺,排队入学的人有许多都去了连山书院。”永良跑过来说。
  张晓峰笑笑,“无妨!现在入了连山书院,将来他们还得回来。”
  现在的连山书院已经不被张晓峰看在眼里了,若是连紫云城这一亩三分地都摆不平,岂不是白折腾了。
  永良看着张晓峰的轻描淡写,更是急切,“先生,今日外面列队的人只有昨日的一半了。再不收,明日排队的人会更少,要不咱们把外面的学生都收进书院?”
  张晓峰摸了摸永良的头,“傻孩子,不收他们,鸿儒书院很快就会成为紫云城第一书院。”
  永良不理解的摸了摸脑袋,一脸迷茫的看着自家先生。
  不收学生,还有办法成为紫云城第一书院,先生这话根本毫无道理,真的能实现么?
  书院外。
  经过一番煽风点火,妖言惑众。终于有人动摇了。
  “奶奶的!不学了,排了三天队,根本看不到入学的希望。”
  “老张,你要是不学了,你现在排的位置能让给我么?”
  “给你就给你,中午来的连山先生说得不错,姓张的确实有本事,但是他能把里面那么多学生都教成准学士?”
  “我也不学了,两天没睡好觉了,回家睡觉去。明天就去连山书院学,连山先生也是紫云城的名师,束脩减半啊!”
  “爹,俺们还学么?”孩子拉着莽汉的手问道。
  莽汉上去就是一巴掌,“打死你个龟娃!俺都在这排多久队伍了,都快排到了,你就算放弃,也得入学以后再退学!”
  儿子被莽汉的理论惊呆了。“爹,为啥要入学以后再退学啊?”
  莽汉故作深沉,实际上他也纠结啊!这帮人咋一时一个理论啊?昨天还都说张先生是紫云城最好的先生,如今又不好了?
  漫天的谣言攻势还是有收获的。
  一个。
  三个。
  退出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这也令还在坚持的人彷徨。这队伍还要不要排?
  值得么?
  这些人都是望子成龙,若是排上十几天队,能让孩子有一个好前程,那么每个人都是愿意的。可是现在似乎一切都不像原本想象的那么完美。
  正值夏季,烈日暴晒,许多人中暑,可是他们坚持住了。
  昨日突降暴雨,淋了满身是雨,最后书院熬了几大锅姜茶,给大家驱寒,茶汤辛辣,难以入喉。他们也有坚持下去的信念。
  如今,排队的人却走的大半。
  鸿儒书院的神话似乎破灭了,进入鸿儒书院也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长河先生几乎是第一时间知道的这个消息,急匆匆的赶过来,发现张晓峰竟然在悠闲的喝茶?
  坐在他附近的,是十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张小子,门外排队的人快走光了,你还有心情在这教书?”长河先生正做着当鸿儒书院副院长的美梦,号令全城的教书先生,威武霸气有木有?
  张晓峰起身给长河先生倒上一杯茶,“您别着急,外面的人觉得我们教不好这些学士,我好好教教,让他们看看不就行了?”
  长河先生哪有心情喝茶,“你小子,真的跟正常人不一样。我看这群孩子年龄都不小了,应该都是学到了启蒙最后两本书的孩子,你想让他们给书院添彩?不可能的,他们有再好的成绩都是原来书院的,你才教了几天?”
  张晓峰再让了让茶水,见长河先生实在不接,也没办法,说道:“您也是一大把年纪了,怎么做事毛毛躁躁的,您可是鸿儒书院的副院长啊。”
  长河先生被这一句话弄了个哑口无言。
  不着急?
  不毛毛躁躁?
  出了这么大的事,刚刚做好一个春秋美梦,梦都快醒了,能不急么?
  “你小子到底有什么办法?快给老夫说说!”长河先生问道。
  张晓峰也不卖关子了,悄悄在长河先生耳边说了几句。
  长河先生再问几句。
  张晓峰笑着解释了一番。
  长河先生顿时笑面如花,哪还有半点急促,笑盈盈的向着长河书院走去。
  看着长河先走离开,张晓峰从桌子上拿起一本材质极为特殊的《百家言》,这本书是早上新鲜出炉的,他要在三天之内将这本书教给这群孩子。
  当然这群孩子也不是随便选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入学的蒙童中最出类拔萃的,前几本蒙童书籍掌握的比较通透。
  只等这本《百家言》学会,再将前面几本书的内容稍微复习复习,一群崭新的准学士即将诞生。
  想到这里,张晓峰激情澎湃,继续给这群孩子讲道:“百家言中,墨子曾言,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于凶。意思是说,君子不用水当镜子,而是拿别人当镜子。用水当镜子只能看到容貌,用人当镜子,就能知道对错吉凶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