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流非君所愿 / 第21章 张晓峰的身世

第21章 张晓峰的身世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幕缓缓降下,冷雨后的空气也越发冰凉。
  凑热闹的长河先生就站在张晓峰桌案的不远处,双眼怔怔的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无比嫉妒。
  幸苦遭逢起一经。
  幸幸苦苦学会一种经书,才拥有现在的学问。
  干戈寥落四周星。
  数年前那场文昌古国的战争,足足征战了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当国家败亡的时候,人就如飘在空中的柳絮,就如那骤雨中的浮萍。
  所有人都在细细的品味着诗中的意思,眼中露出悲凉的神情。他们是文人,更是文昌人。虽然他们平日里从不说自己爱国,也不愿意提起数年前那场耻辱的灭国之战,但是那确实所有人心中的一个结。
  而今日,这个节被张晓峰放在了桌面在,重新提起。
  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人都在默默的看着张晓峰,等待着他接下来的书写。这首诗没写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诗的第一个字是“辛”,那么最后一个字,必然是“青”。
  张晓峰微微孕育了片刻,这样的书写太耗费心神,若是写得慢了,不知道常监学会搞出什么幺蛾子,阻止他进去。
  再次落笔,一气呵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首文天祥《过零丁洋》书写完成,不得不说,这对张晓峰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融入了他许多感情在其中。
  这诗表现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深深地令周围的所有人折服。
  回想起数年前那场战争,在场之人都是受过波及的。虽然那时候,在场的才子们都只是少年,没有参加过战争,但是他们的父辈有许多是那个时候在战争中出过力的,也因此才能蒙阴得到现在的地位。
  忠君报国,这四个已经许久没有被他们提起,这一刻却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要将血和一切奉献给国家,用忠心谱写历史啊!还有比这更能体现忠君爱国了么?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前来围观,想要更近距离的观察这首令他们动容的神作。
  突然有人惊叫道:“这不是一首诗,而是一幅画!”
  不远处的常监学闻言一看,顿时吓呆了!
  长河先生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周围的其他人,大多都是如此模样。
  一时间,这奇异的字体,将诗本身的光辉遮盖住了。品味一首诗需要慢慢将感情融入其中,才能得三分滋味。而这字的美感却是直观的,直接映射到了人的眼球中。
  明明是一首诗,可是仔细看去,上面赫然画着一位英勇作战,威震沙场的将军,甚至能看到他脸上慢慢的不甘、失落和坚毅永不放弃的神情。
  怎么可能?
  一幅画上怎么可能展现出这么丰富的表情?更何况这画本身是文字组成的。
  越看,四周的人越为之震惊,就连常监学也暂时放下了勾心斗角,将全身心投入到这首诗的深深意境之中。
  许多人都暗暗感叹,盛名之下无虚士,能做出杨善公体的十字回文诗,名震富磊行省的新晋才子,果然名不虚传。
  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区区学宗府门口的小考验,竟然能引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诗。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首诗不是心绪万千之时所写,不是濒临灭国之时所写,而是在限制了开口结尾字,并且规定主题情况下的产物。
  越是限制多,做出来的诗质量也会相对差一些,这是常识。
  一分钟!
  三分钟!
  十分钟!
  所有人都在品鉴这首诗,忘了府里的晚宴,甚至忘了他们朝思暮想的青薇姑娘。
  直到府里匆匆跑出来一个人,在常监学耳边说了几句。常监学才意识到,府宴开始的时间到了,里面的人都在等着他。
  暗叹了一下张晓峰妖孽,他却不想放进去,原因很简单,学宗一定不愿意看到这小子。
  常监学思索了片刻,对大家说道:“诸位才子,实在不好意思,我现在不得不进去了,来日方长,今后谁来紫云城,监学府大门一定向各位敞开。”
  说罢,他拖着肥胖的身子向府内走去。
  张晓峰也将手中的字画收起,向着学宗府内走去,却被侍卫拦了下来。
  常监学一脸严肃对张晓峰道:“我觉得你的诗不符合今日的比试要求,所以你没资格进去赴宴。”
  没资格?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你告诉我没资格?
  还在外面议论这首诗的才子们也一脸蒙圈,这诗还没资格?那什么诗有资格?难道非要是之前那些破烂诗才有资格?
  有人看不过去了,问道:“常监学,这首诗文字清奇,意境深远,也是以青字结尾,怎么可能没资格?”
  又有人问:“难道这个青字,必须在开头?”
  “对啊,这么好的诗进去不,不公平啊!”
  常监学知道此事必须快速解决,于是严肃的脸上流露出厌恶和愤怒。“这首诗确实是表达出忠君爱国,也确实是以青字结尾,跟我要求的半点不差。可是作为一个文昌人,我从未听说过什么惶恐滩?也不知道哪里是伶仃洋!若说忠君,不知道这个突然出现在我紫云城的人,他忠的是哪国的君?爱的是哪个国家?”
  竟然是这样?
  他不是文昌古国的人?
  突然出现的?
  这里面的信息量太大了,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这个如此诗才卓越的人,竟然是个外国人?
  一时间,张晓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张晓峰看着常监学,并不紧张。“常监学,我是杨百尺先生的学生,可不是突然出现的。”
  常监学却不买账,“反正人死了,随便你怎么说。回去以后我便会彻查你的身份档案,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别国间谍,而今日,学宗府有重要客人,绝不能让你进去。”
  不让进?张晓峰也来了犟劲,但是他深知想打败一个文人,千万别耍嘴皮子,而是将手中卷好的字画打开,随手书写一行落款。
  “念先父铁甲百战殉国八年题。”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